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柱國的意思、上柱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柱國的解釋

官名。 戰國 楚 制,凡立覆軍斬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國,位極尊寵。 北魏 置柱國大将軍, 北周 增置上柱國大将軍, 唐 宋 也以上柱國為武官勳爵中的最高級,柱國次之。曆代沿用, 清 廢。《戰國策·齊策二》:“﹝ 陳軫 ﹞見 昭陽 ,再拜賀戰勝,起而問:‘ 楚 之法,覆軍殺将,其官爵何也?’ 昭陽 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周書·齊炀王宇文憲傳》:“ 憲 攻拔 武濟 ,進圍 洛口 ,收其東西二城……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 憲 為之。”《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五》:“詔曰:‘上柱國,勳之極也……今後凡加勳,先自武騎尉,十二轉方授上柱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柱國”是中國古代官制與勳爵體系中的重要稱號,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基本釋義

“上柱國”最初為軍事官職,後演變為最高級勳爵。該詞源自戰國時期楚國,用于封賞立下“覆軍斬将”戰功的将領,地位尊崇。北魏至唐宋時期,逐漸成為武官勳爵體系的最高等級,清代廢除。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戰國)
    楚國始設,授予戰功卓著者,如《戰國策》記載楚将昭陽因戰功獲封“上柱國”,僅次于令尹(宰相)。

  2. 發展(南北朝-隋唐)

    • 北魏、北周:設“柱國大将軍”,統領府兵;北周著名的“八大柱國”中,李虎(唐高祖李淵祖父)、宇文泰(北周奠基者)等均為實際掌權者。
    • 唐代:作為勳官十二轉中的最高等級(正二品),屬榮譽稱號,無實職。
  3. 廢止(清代)
    隨着勳爵制度調整,清代正式廢除“上柱國”稱號。


三、其他含義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案例(如北周八大柱國),可參考曆史典籍或高權威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柱國》的意思

《上柱國》是一個中國古代稱謂,用來指稱在官職上位于兩柱國之上的高級官員,通常是國家内閣中的重要成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柱國》的筆畫拆分為:上(3畫)柱(8畫)國(8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封建時代,國家内閣中有兩個重要職位叫做柱國。而在柱國之上的則是更高級的官員,被稱為“上柱國”。

繁體

《上柱國》的繁體字為「上柱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柱字是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面的部分表示“丨”,下面的部分則表示“木”。而國字則是由四個“口”字組成。因此,古時寫作⺆丨木口口。

例句

1. 在古代,皇帝重用他的臣子,授予他們“上柱國”的職位。

2. 作為内閣大臣的一員,他擔任了上柱國一職,負責國家的重要決策。

組詞

上坐柱國、二柱國、三柱國、四柱國

近義詞

宰相、輔國大臣

反義詞

下柱國、柱國以下的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