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意思、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解釋

舊時代婦女的打扮。亦借指婦女。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二折:“誰想 寇承禦 是箇三綹梳頭兩截穿衣女流之輩,倒有這片忠心。”

網絡擴展解釋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舊時代女性的裝束特點,并借指婦女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本義解析

  1. 三绺梳頭
    指古代女性梳頭時将頭發分為三部分:

    • 前額發為一绺,向後梳起形成發髻;
    • 左右兩鬓各垂下一绺,掠耳而過,用發飾固定(如明代“雲鬓”“蟬鬓”)。
      這種發型被稱為“三绺頭”,因形似鳳凰頭,也被稱作“鳳凰髻”。
  2. 兩截穿衣
    指女性服飾分為上下兩件(如上衣下裙),與男性穿長袍的單一式樣形成對比。這種裝束在元代已有記載,如《抱妝盒》中提到“三绺梳頭兩截穿衣女流之輩”。

二、引申含義

該成語最初用于代指婦女群體,強調其身份特征。部分現代解釋(如、5)提到其衍生出“做事拖拉”的比喻義,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後人附會。

三、文化背景

參考資料

關于具體發型和服飾的複原,可查閱明代漢服研究資料;元代雜劇《抱妝盒》則是最早的文獻出處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意思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源自中國的傳統禮儀。它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細緻,注重細節,不敷衍塞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
- 三(三點水):部首“一”、“丨”相重疊,總共三畫
- 绺(縫字旁,由“纟”和“束”組成):總共九畫
- 梳(木字旁,由“木”和“車”組成):總共十畫
- 頭(由“目”、“寸”、“厶”組成):總共九畫
- 兩(兩點水):部首“一”和“丨”相連接,總共兩畫
- 截(由“手”和“戈”組成):總共六畫
- 穿(用“穴”和“川”組成):總共八畫
- 衣(從“衣”字旁):總共五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三绺梳頭,兩截穿衣》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禮記·大學》篇,原文寫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指一個人要從梳洗頭發、穿衣服等個人修養開始,逐漸延伸到行為規範,家庭和諧,國家治理及世界和平。繁體寫法為「三綢梳頭,兩截穿衣」。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所以古時候的寫法稍有不同:
- 绺:繁體寫作「綢」
- 齊:在古代使用的字體中,「齊」的下面有一個小點,表示頭發整齊。
- 治:古時候多在治字中間加“水”字旁,寫作「氵台」。

例句

他總是把每天穿衣搭配得很好,真是個“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人。

組詞

- 三頭六臂(形容一個人能力非常強大)
- 一絲不苟(形容一個人做事謹慎,一點也不馬虎)
- 一舉一動(形容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
- 細心入微(形容一個人對細節非常關注)

近義詞

- 勤勉盡責
- 一闆一眼
- 謹慎小心

反義詞

- 敷衍了事
- 馬虎大意
- 不舉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