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戎禦。《周禮·夏官·戎仆》:“戎僕,掌馭戎車。”《周禮·夏官·戎仆》:“戎僕中大夫二人。” 孫诒讓 正義:“戎僕亦謂之戎禦,又曰禦戎。”《左傳·桓公三年》“ 韓萬 禦戎” 晉 杜預 注:“禦,戎僕也。”參見“ 禦戎 ”。
“戎仆”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官職名稱
根據《周禮》記載,“戎仆”是古代官職,隸屬夏官司馬,職責為駕馭戎車(戰車)。此官職設“中大夫二人”,且與“戎禦”“禦戎”等詞互通,指代負責軍事車馬事務的官員。例如《左傳》中“韓萬禦戎”的注釋提到“禦,戎僕也”,進一步佐證其官職屬性。
字面組合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為“戎”(戰争)與“仆”(奴仆),解釋為“戰争中的俘虜”或“為他人效力的奴仆”。但這一釋義缺乏直接古籍依據,可能是基于字義的現代引申。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判斷詞義,優先參考古籍記載的官職定義。
戎仆是一個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詞語,它指的是勇敢的戰士或戰争中的仆人。
戎仆的拆分部首是戈和白,共有12個筆畫。
戎仆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獻中,來自于古代的典籍和詩歌。在古代社會,戎仆被視為忠誠勇猛的戰士,常用來形容他們骁勇善戰。
戎仆的繁體字為戎仆。
在古代,戎仆的寫法略有不同,用古體字表示為「戎仆」。
1. 他被封為國王的戎仆,以表彰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
2. 那個戎仆為主公殚精竭慮,守護着他的安全。
戎仆沒有常見的詞組。
近義詞:勇士、武士、戰士
反義詞:懦夫、逃兵、膽小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