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鄉裡群衆。《左傳·昭公三年》:“﹝ 晏子 ﹞辭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裡旅?’” 杜預 注:“旅,衆也。” 唐 權德輿 《開州刺史新宅記》:“工徒不勞,裡旅不煩。”一說為司裡,即裡中主事者,其職掌卿大夫之家宅。參閱《左傳·昭公三年》 楊伯峻 注。
“裡旅”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鄉裡群衆,即聚居在同一區域的地方民衆。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三年》,晏子以“敢煩裡旅”婉拒齊景公為其更換宅邸的提議,意為不願勞煩鄉鄰。
注解分歧
語境與演變
該詞多用于先秦文獻,後世使用較少。其含義可能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指向“民衆”還是“管理者”。例如《左傳》原句更傾向民衆義,而唐代文獻可能受職官說影響。
提示:如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左傳》原文及杜預、楊伯峻注本,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裡旅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在家門口外出旅行。
裡旅的部首是⾵,部首⾳的意思是風。它的筆畫數為9畫。
裡旅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弘演既郊,逄先聞旨,裡旅無三日焉。”意思是公衆連日來都在郊外旅遊。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在家門口外出旅行。
裡旅的繁體字為裡旅。
古代漢字寫作裡旅。
他們在周末裡旅了一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春節假期裡旅成了人們的首要選擇。
裡程碑、旅途、出發、旅館、旅程
出門、遠足、旅遊
宅居、不出門、室内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