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sume office] 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
崔子稱疾不視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就職治事。多指政事言。《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饗諸北郭, 崔子 稱疾,不視事。”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視事,當絶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視事,録鬼籍。” 何其芳 《街》:“新校長和着其他的人一塊兒到學校裡視事。”
"視事"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沿革的公務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官員到職處理政務的行為。該詞由"視"(察看、治理)與"事"(事務)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場合。
一、基本釋義 指官吏到職辦公,始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稱疾不視事"的記載。《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就職治事",特指官員開始履行職務的行為。該詞強調官員實際參與政務管理的動作性,與單純的任職儀式形成區别。
二、古代行政制度中的運用 在《漢書·王尊傳》"太守察視事三月"的用例中,體現漢代對官員履職考察的制度。《中國曆代職官辭典》指出,"視事"在古代公文中特指官員實際處理政務的狀态,與"去官""丁憂"等離職狀态相對。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展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時注明其現代用法,多用于公文或書面表達,如"市長赴災區視事"的表述。在當代行政管理體系中,仍保留着"新官視事"等傳統表達方式,用以強調官員履職的莊重性。
四、文化語言學特征 該詞保留着古代單音節詞組合的構詞特點,符合《古代漢語詞彙學》總結的"動賓式複合詞"演變規律。其詞義穩定性印證了漢語公務用語系統的傳承性,至今仍在特定語境中發揮表意功能。
“視事”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視事”指官吏到職處理政務,即官員正式上任并開始履行職務。例如:
可通過《漢典》《後漢書》等權威文獻進一步查閱詳細用例。
隘狹悲痛欲絕閉門投轄補鳌叱诃川祇詞史大白答複呆緻緻打觔鬥黨委疊印碓梢反過反隅風霆公諸同好觀今宜鑒古鬼伯和藹可親華景花裡胡紹花面降止精意口碑籃筐淚如泉滴林塢力強魯薄麻刀夢鄉腦力親慈秦瓊卻卻羣穢軟俗散嗽賞玩山鑄深恩侍讀誰家水團伺瑕導蠙宿望貪麤攤書擁百城天涯若比鄰圍觀溫柔鄉倭扇污渠限極崤函之固笑眯虎閜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