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神靈降臨;使神靈降臨。《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 甫 及 申 。”《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峩峩崇嶽,吐符降神。” 李周翰 注:“言立五嶽之精,吐其符應,降其神靈。” 宋 梅堯臣 《登長蘆江口》詩:“野祝擊鼓降神語,老鴉銜肉上樹飛。” 鄭振铎 《論武俠小說》:“黠者們便利用了這一股憤氣與希望,造作了‘降神’‘授術’‘祖師神祐’‘槍炮不入’等等的邪說以引誘着他們。”
(2).迎神。《漢書·禮樂志》:“ 高祖 時, 叔孫通 因 秦 樂人制宗廟樂。大祝迎神于廟門,奏《嘉至》,猶古降神之樂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禮樂》:“書下管鞀鼓笙鏞,以閒降神之樂。”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降神漢語 快速查詢。
“降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降神”指通過祭祀、巫術等儀式使神靈降臨或附體,也引申為人在特定情境下展現超凡能力。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崧高》:“維嶽降神,生甫及申”,描述山嶽顯靈孕育賢人。
宗教儀式層面
古代祭祀活動中,“降神”是迎請神靈的重要環節,需通過奏樂、舞蹈、獻祭等方式完成。如漢代宗廟祭祀時,大祝官在廟門奏《嘉至》樂迎神,即被稱為“降神之樂”。
文學與曆史應用
部分語境中,“降神”被用于描述利用迷信手段蠱惑民衆的行為,如清末義和團運動中“槍炮不入”等邪說即假托降神之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祭祀流程或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禮樂志》《詩經》等典籍記載。
《降神》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思是指通過一定方法使神靈降臨或進入人體,與神靈進行溝通或取得神力的一種行為。
《降神》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第一個字“降”是由部首阜(fù)和4個筆畫組成,意思是下降、減少。第二個字“神”是由部首示(shì)和9個筆畫組成,意思是神靈、超越凡人的存在。
《降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神秘學認知。在繁體中文中,這個詞寫作「降神」。
在古代,「降神」一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秦漢時期,「降神」寫作「降神」。而到了隋唐時期,寫作「降神」。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演變而發生了改變。
1. 他們通過特定的儀式希望能夠降神,得到神靈的庇佑。
2. 傳說中,降神需要極高的修為和智慧。
3. 祈禱者通過虔誠的心靈,以及與神靈之間的交流,可以實現降神。
組詞:降臨、降雨、神明、神秘。
近義詞:招神、祭神、請神。
反義詞:升神、放逐神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