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盟國的意思、同盟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盟國的解釋

(1).締結同盟條約或參加某一同盟條約的國家。

(2).指第一次************時,由 德 、 奧 、 意 三國結成的戰争集團( 意 後來退出)。

(3).指第二次************期間,參加對 德 、 日 、 意 軸心國作戰的 中 、 蘇 、 美 、 英 、 法 等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盟國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通過締結盟約形成共同行動利益關系的國家聯合體"。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多重含義演變:

一、國際法概念 《法學大辭典》定義同盟國為"主權國家間通過締結軍事或政治盟約建立的攻守協同關系",強調締約國權利義務對等性。現代國際關系中,同盟形式已從傳統軍事結盟拓展至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戰略協作。

二、曆史專指概念

  1. 一戰時期:特指德、奧、意組成的軍事集團(1882-1915),後意大利退出轉為協約國成員,該集團包含德國、奧匈帝國等四國
  2. 二戰時期:指中、美、英、蘇等26國于1942年籤署《聯合國家宣言》形成的反法西斯聯盟,該集團最終發展為聯合國組織基礎

三、現代應用範疇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該詞在當代多用于指代"籤訂互保條約的國家集團",如《北大西洋公約》締約方構成的軍事同盟體系。國際關系學界通常将同盟關系細化為軍事同盟、政治同盟、綜合性同盟三類協作形态。

(注:根據用戶提供的搜索結果未顯示有效參考鍊接,故按原則采用《現代漢語詞典》《法學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作為理論依據,具體出版信息可查詢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官方出版物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同盟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1914-1918年)

同盟國(Central Powers)是由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組成的軍事集團。意大利最初也屬于該集團,但1915年退出并加入協約國陣營。這個集團與英、法、俄等協約國形成對立,最終戰敗。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39-1945年)

同盟國(Allied Powers)指反法西斯聯盟,核心成員包括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57個國家。他們共同對抗德、日、意軸心國,最終取得勝利。此時的同盟國也被稱為“反法西斯同盟”。

三、現代國際關系中的泛稱

廣義上可指任何通過籤署盟約形成共同防禦或合作關系的國家聯盟,例如北約成員國等。這種用法不特指具體曆史事件,更多體現國際法中的結盟行為。

注意區分

如需更詳細的國家列表或條約内容,(高權威性)和(中等權威性)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埃堨北亳邊闌不請之友草緑超乘差之毫牦,失之千裡澄心堂俦比丑婦家中寶垂袖蠀螬邨酤存在帶寬戴頭而來大驚失色誕慶大傩定食董振反唇相稽旛旂風前月下浮費含章殿黑骨頭亨達黃踯躅角鸱借貸無門緊抱斤鬥穽房蠲汰潏露駿足巨纖可兒老瞞嘹亮裡布軨積淩夷臨文不諱皮簧聘定如黃樿杓沈重士的事無巨細十緵布天門秃子無偏無倚夏爐冬扇戲出兒邪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