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佉路瑟咤的意思、佉路瑟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佉路瑟咤的解釋

佉盧蝨吒 的别譯。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七:“ 佉樓 書。應言 佉路瑟吒 ,謂北方邊處人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佉路瑟咤"是一個源自佛教梵語(Buddhist Hybrid Sanskrit)的音譯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印度的一種重要文字——驢唇文。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佛教文獻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佉路瑟咤”(梵語:Kharoṣṭhī)是古印度西北地區(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使用的文字系統,因字形似“驢唇”而得名“驢唇文”。其使用年代約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常見于阿育王石刻、貴霜帝國錢币及早期佛經寫卷。

  2. 詞源構成

    • 佉路(Kharo):意為“驢”。
    • 瑟咤(oṣṭhī):意為“唇”。

      組合後直譯為“驢唇”,形容該文字獨特的筆畫形态(向左傾斜,形如驢唇開合)。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1. 應用範圍

    驢唇文主要用于書寫犍陀羅地區的俗語(Gāndhārī),是佛教早期經典(如《法句經》)的載體之一。大月氏、貴霜王朝将其作為官方文字,與婆羅米文并行。

  2. 文字特點

    • 從右向左橫寫,包含元音附标和輔音連字。
    • 字母系統受阿拉米字母影響,兼具印度本土演化特征。

三、佛教文獻中的記載

唐代佛經翻譯家玄應在《一切經音義》中明确注釋:

“佉路瑟吒,舊言佉樓書,應言佉路瑟吒,此雲驢唇。”

(引用自《一切經音義·卷六》)

宋代法雲所著《翻譯名義集》亦載:

“佉盧虱吒,隋言驢唇。仙人名,造文字者。”

(引用自《翻譯名義集·卷五》)


四、學術研究價值

驢唇文寫本的發現(如大英圖書館藏犍陀羅佛經殘卷)對研究佛教傳播、絲路文化交流及印度古文字演變具有關鍵意義。季羨林等學者指出,其與漢譯佛經中的音譯詞存在直接對應關系。


參考文獻

  1. 玄應《一切經音義》(唐代佛經音義辭典)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線上版(檢索詞:佉路瑟吒)

  2. 法雲《翻譯名義集》(宋代佛教術語辭典)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卷五·文字篇)

  3. 季羨林《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4. Salomon, R. Indian Epigraphy(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國際權威印度文字學研究)

(注:古籍原文引用來源以CBETA數據庫為準,現代學術著作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平台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佉路瑟咤”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如下:

1.基本釋義與拼音

2.兩種主要解釋

3.使用場景與争議

4.總結

“佉路瑟咤”主要用于佛經研究或曆史語言學中,既可指代古代佉盧文,也可能關聯佛教人物。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一切經音義》原文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豻獄白兔表闡不善補署倉舍孱微車馬稱名道姓楚絶膽決兒女私情兒孫發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風馳電卷封靈幹色甘實拐子馬陣絓累滾運滾枕海貝邯鄲重步诃黎勒互相燋慮交洽金枝量蠲淩蹙臨河羨魚厲山氏六六鱗柳葉曲蠃蟲莽蒼媚辭暝鐘沐雨僻絕樸硝牽裂千室全祿世曆收納書草死色宿草泰風天府之國徒言偎傍僞行文策聞過則喜西成邪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