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诃黎勒的意思、诃黎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诃黎勒的解釋

見“ 訶梨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诃黎勒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絨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的幹燥成熟果實,為傳統中藥材。其名稱源自梵語音譯“Harītakī”,意為“天主持來”,最早見于唐代《本草拾遺》。該植物原産印度及東南亞,中國雲南、廣西等地有栽培,成熟果實呈黃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5-6條縱棱及皺紋。

诃黎勒在中醫理論中歸肺、大腸經,主要含鞣質(20%-40%)、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terchebulin)等活性成分。其味苦、酸、澀,性平,具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主治久瀉久痢、肺虛喘咳、咽喉腫痛等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臨床常用劑量為3-10克煎服,煨用增強止瀉作用。需注意外感表證、濕熱瀉痢者忌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規定其水分不得過13.0%,浸出物不得少于30.0%。該藥材在藏醫藥體系中亦被廣泛應用,稱“阿如拉”,與餘甘子、毛诃子并稱“三果”。

參考來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2.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 《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诃黎勒是傳統中藥名,現多稱诃子(學名:Terminalia chebula),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1. 植物學特征
    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常綠喬木,果實入藥。梵語名“Haritaki”,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稱為Harad、Horitoky等。

  2. 名稱來源
    “诃黎勒”為古代音譯名,源自梵語“Harītakī”,現代中文多稱“诃子”。


二、藥用特性

  1. 性味與功效
    性味苦、溫、無毒,主要功效為下氣消食,兼有止咳、止嘔等作用。

  2. 臨床應用

    • 消食化滞:單味研末煎服,或含服(如夜含一枚,天明嚼咽)。
    • 止咳平喘:生诃子含服,或配伍槟榔湯緩解久咳。
    • 止嘔:诃子皮煨制後制丸服用。
    • 小兒疾病:與大腹皮配成“二聖散”,治療呼吸不暢。

三、文化意義

在傳統儀式中,108枚诃黎勒串成項鍊或包裹攜帶,象征特定儀軌。其名稱“诃黎勒”較“诃子肉”更具古典意蘊,常見于文獻記載。


四、現代關聯

國際通用名“Haritaki”,廣泛用于阿育吠陀醫學,與中醫理論相通,均重視其調理氣機的作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及中醫藥典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殿鮑舍筆試撥理呈控觕婢大潮打群架得不償喪丁屐動筆凍寒敦風厲俗頓號風星俘馘惶慚皇休回信劫舍吉光鳳羽金台市駿錦中書克肩一心昆侖山髡人曆辘廬阜緑寳石麥迪黴素邁倫妙藝鳴彈冥然兀坐劘上蓬廬遣使棄物仍舊三從三十六洞天申禱審形思且睢睢盱盱陶坯天官賜福忒忒脫戶陁羅尼望見望禮文津閣俠節銷貨小司寇霞頭西廠唏裡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