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色的意思、幹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色的解釋

(1).猶犯顔。色,指對方的臉色。《漢書·叙傳下》:“ 建平 質直,犯上幹色。”

(2).謂追逐女色。《太平廣記》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蘇瓊》:“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對,然目不幹色,曾無穢行。”

(3).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農時以勸耕,春牛毛色以十幹所屬顔色配成幹色。如太歲在甲子,甲屬木,東方青色,青色為幹色;又如日幹為丙子,丙屬火,南方赤色,赤色為幹色。餘類推。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歲幹色為頭,支色為身,納音色為腹。立春日幹色為角、耳、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色”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1. 犯顔或觸犯對方臉色
    指直言進谏或冒犯他人臉色,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叙傳下》中“建平質直,犯上幹色”,強調正直敢言的态度。

  2. 追逐女色
    用于描述沉溺于情欲的行為。如《太平廣記》記載“目不幹色,曾無穢行”,反襯不貪戀美色的品德。

  3. 古代立春習俗中的顔色象征
    根據天幹地支與五行對應關系,春牛的毛色按年份幹支确定。例如:

    • 天幹為甲(屬木),春牛頭部用青色;
    • 天幹為丙(屬火),則用赤色,以此類推。

注意:部分資料中提到的“做事果斷”可能與“幹色”無關,需結合權威文獻确認。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書》《太平廣記》等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色》是指顔料中沒有添加水分的顔色,通常用于繪畫和描繪物體的顔色。現在我将分别介紹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幹色的部首是“幹”字的“幹”部。 - 筆畫:幹色總共有4個筆畫。 來源: - 幹色一詞源于“幹”字,表示“無水分”,即沒有稀釋的顔料。 繁體: - 幹色的繁體字為「乾色」。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幹色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 他使用多種幹色來描繪樹木的紋理。 - 這幅畫中的幹色給人一種穩重而厚實的感覺。 組詞: - 幹涉、幹燥、幹淨、幹杯等。 近義詞: - 顔色、色彩、色調等可以用作幹色的近義詞。 反義詞: - 濕色是“幹色”的反義詞,指顔料中添加了水分的顔色。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