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快步走過。表示恭敬。《左傳·成公十六年》:“ 姜 怒, 公子偃 、 公子鉏 趨過,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左傳·昭公十二年》:“左史 倚相 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妃初出,上無聊,中官趨過者,或笞撻之。”
(2).苟且度過。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昔 晉武帝 趨過目前,而不為子孫長遠之謀。”
“趨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迅速通過或越過某個地方,強調動作的快速與短暫停留。現代用法中也可比喻事情迅速發生或結束。
快步走過,表示恭敬
源自古代禮儀,指以快步行走的方式經過某人或某地,以示尊重。例如:
苟且度過
引申為敷衍、勉強應付時間或事務。例如:
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古代文獻中多指“恭敬快步”,而現代用法更側重“快速通過”或引申義。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左傳》及宋代文獻。
趨過是一個動詞,常用于形容程度或速度的變化趨勢。它指某人或某物向着指定的方向或地點前進或移動。
趨過的部首是走(足),總共有9個筆畫。
趨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趨”最早表示人快速跑動的樣子,“過”指向着某個地點移動。隨着語言的發展,這兩個詞逐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詞語“趨過”。
在繁體字中,趨過的寫法為「趨過」。
在古代漢字中,趨過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因時代而異。然而,無論古代寫法如何改變,它仍然傳達了相同的意義。
1. 他快速地趨過那片開滿鮮花的草地。
2. 外婆笑着趨過來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
相似詞組:奔趨、趕趨、急趨
追趨、俯沖、疾馳
逆行、停滞、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