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涼。 晉 陶潛 《和劉柴桑》:“谷風轉凄薄,春醪解飢劬。”凄,一本作“ 凄 ”。
寒涼。 晉 陶潛 《和劉柴桑》:“谷風轉凄薄,春醪解饑劬。”
“凄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凄薄”意為寒涼,形容氣候或環境的寒冷、凄涼。例如:
晉代陶淵明《和劉柴桑》詩:“谷風轉凄薄,春醪解饑劬。”(山谷的風轉為寒涼,春酒可緩解饑餓與勞苦。)
現代漢語中“凄薄”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中,屬于書面語詞彙。近義詞如“凄冷”“寒涼”,反義詞如“溫暖”“和煦”。
該詞以形容寒冷為核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分析詩句或探讨古漢語詞彙演變,可參考《漢典》《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凄薄(qī bó)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情感上或外在上的悲涼、蕭條、貧乏等特征。描述的是一種令人感到悲傷、凄涼、蒼白的狀态。
凄字的部首是冫,總共有幾劃。
薄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幾劃。
凄薄兩個字的來源有很多解釋,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最常見的解釋是指人情冷淡或貧苦。
凄薄的繁體字分别是慼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凄字被寫為“淒”,薄字被寫為“薄”。這些寫法在古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
1. 他的生活十分凄薄,一無所有。
2. 這幅畫色調凄薄,給人一種沉郁的感覺。
3. 那個城市在戰争過後變得凄薄不堪。
凄然、凄苦、凄清、薄弱、薄霧、薄片、薄荷
悲涼、蕭條、貧瘠、破敗、凄楚
康樂、富庶、興旺、繁盛、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