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長廊。《西京雜記》卷三:“﹝ 思賢苑 ﹞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文選·左思<蜀都賦>》:“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 李善 注:“高軒,堂左右長廊之有牎者。” 唐太宗 《元日》詩:“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六:“衆賓集高軒,玉珮紛成行。”
(2).高車。貴顯者所乘。亦借指貴顯者。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仆射書》:“高軒繼路,飛蓋相隨。” 金 劉迎 《上施内翰》詩:“正以高軒肯相過,免教書客感秋蓬。” 明 李東陽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淖險真停疋馬迎,情深屢枉高軒顧。”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風塵賤地,何緣忽駐高軒。”參見“ 高車 ”。
“高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其解釋需結合文獻考證與語義演變:
一、建築學釋義(本義)
指古代建築中帶有窗戶的高敞長廊或殿堂結構,多見于宮廷、園林等大型建築群。該釋義源于《西京雜記》對“思賢苑”的記載:“客館皆廣廡高軒”,以及左思《蜀都賦》“開高軒以臨山”的描述。此類建築既具實用功能(通風采光),又象征權力地位,如唐太宗《元日》詩“高軒曖春色”即通過建築意象烘托皇家氣象。
二、社會學引申義
借代貴族車駕或顯赫人物,屬借代修辭手法。南朝徐陵《與楊仆射書》中“高軒繼路”即用“高軒”指代達官顯貴的車隊。明清文獻如李漁《玉搔頭》更衍生出“駐高軒”的敬語用法,暗含對賓客身份的尊崇。
附:姓名學引申義(現代用法)
作為人名時,“高”喻崇高志向,“軒”表氣度不凡,組合後寄托對品德與成就的雙重期許。但此屬文化衍生意,非詞語本義。
建議學術研究優先采用前兩義項,文學創作可結合具體場景靈活運用象征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