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正之國。《管子·霸言》:“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彊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并之。”
關于“曲國”的詞義解釋,綜合不同來源可歸納為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核心含義
指“不正之國”,即不符合道義或治理混亂的國家。此釋義最早見于《管子·霸言》,原文提到“曲國正之”,意為對治理混亂的國家進行矯正。
文獻例證
如《管子》提出的治國策略:“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彊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并之”,體現古代政治思想中對不同類型國家的治理方針。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6、7、8)提到“曲國”為虛構曆史中的國家“銘帝國”别稱,并描述其發展脈絡:
在部分現代文本(如)中,“曲國”作為人名(如“曲國強”)出現,屬于獨立姓名組合,無特殊詞義關聯。
建議:若需研究古籍概念,應以《管子》及權威詞典釋義為主;若涉及網絡文學設定,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曲國》是指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國家,也是指古代樂府詩中提到的一個地方。這個詞可以表示古代某個具體國家的名稱,也可以指代一種特定的政治體制。
《曲國》這個詞的部首是“曰”,共有8個筆畫。
《曲國》一詞起源于古代樂府詩,詩中用以稱呼某一特定地區或國家。在繁體字中,“曲國”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所以古代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記載,古時候漢字“曲國”的寫法為“麴國”。這是最早的漢字形态。
1. 曲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
2. 他是曲國的使臣,代表國家與周邊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3. 小說中的曲國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度,吸引了許多探險者前往探尋。
組詞:曲譜、國家、樂曲。
近義詞:麴國、麯國。
反義詞:大國、周邊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