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帝王居住。《文選·班固<典引>》:“是以 高 光 二聖,宸居其域。” 蔡邕 注:“言 高祖 、 光武 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2).帝王居住之所。《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圖緯著王佐之符。” 劉良 注:“宸居,天子6*宮也。” 唐 李遠 《贈弘文杜校書》詩:“高倚霞梯萬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居。” 清 龔自珍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詩之一:“何必東南美?宸居靜紫微。”
(3).指帝位。《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高祖 以聖武定鼎,規同造物;皇上以叡文承歷,景屬宸居。” 張銑 注:“宸居,帝位也。”《陳書·高祖紀上》:“朕所以還膺寳歷,重履宸居,挹 建武 之風猷,歌 宣王 之雅頌,此又公之再造於皇家者也。”《舊唐書·哀帝紀》:“今則正位宸居,未崇徽號。”
(4).借指帝王。 唐 高彥休 《阙史·周丞相對敭》:“台座略奏事後,諸司及待制官并不召對,蓋慮宸居之疲倦也。” 清 鈕琇 《觚賸·園園》:“烽火羽書,相望於道,宸居為之憔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宸居漢語 快速查詢。
“宸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四層含義,結合文獻例證和綜合解釋如下:
指帝王居住
源自《文選·班固〈典引〉》:“高光二聖,宸居其域。” 這裡“宸居”描述帝王如北辰(北極星)居于中央,象征統治地位,蔡邕注解釋為“衆星拱之”,強調君臨天下的意象。
帝王居住之所(宮殿)
如唐代李遠詩雲:“共看移步入宸居”, 清代龔自珍詩句“宸居靜紫微”,均以“宸居”代指皇宮或帝王居所,凸顯其尊貴性。
指帝位
《陳書·高祖紀》中“重履宸居”,以及《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景屬宸居”,均用“宸居”借代皇位,強調政權更疊或繼承的合法性。
借指帝王本人
綜合釋義中提及“借指帝王”, 這一用法多見于頌揚帝王功績的文獻,如诏書、銘文等。
補充說明:
“宸”本義為北極星所在,引申為帝王象征;“居”則強調居所或所處地位。該詞多用于史書、賦文及宮廷文學,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