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政的意思、七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政的解釋

(1).古天文術語。說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孔 傳:“七政,日月五星各異政。” 孔穎達 疏:“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史記·五帝本紀》“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注同此說。(2)指天、地、人和四時。《尚書大傳》卷一:“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3)指北鬥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注《尚書》雲:“七政者,北鬥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也。”

(2).古代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七者。《司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辭,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政”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區别,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天文曆法概念 “七政”指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稱。此義源自《尚書·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齊七政。”漢代孔安國注:“七政,日月五星也。”古代觀測此七者運行規律以制定曆法,如《史記·天官書》将其視為天體運行的核心參照系(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卷)。

二、古代治國政務 《尚書大傳》提出“七政”為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代表國家治理的七大要務。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進一步解釋:“七政,謂四時、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此義強調統治者需順應自然與人文規律(參考《中國古典文獻學》第三章)。

補充說明 《辭源》第三版指出,“七政”在道教文獻中亦被引申為人體修煉的七種關鍵要素,但此用法屬于引申義,非原始詞義(參考《辭源》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七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文獻和應用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古天文術語

  1. 日、月與五星(金、木、水、火、土)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源自《尚書·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等學者認為“七政”即日月與五星,代表天體運行對人間政事的影響。

  2. 天、地、人及四時(春、秋、冬、夏)
    《尚書大傳》提出“七政”包括自然與人文的七個維度,即四季、天文、地理、人道,強調宇宙與社會的整體性。

  3. 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在古代被視為主宰日、月、五星的象征,如《史記·天官書》記載北鬥七星各主一星(如正日、主月等),故稱“七政”。


二、兵法概念

《司馬法·定爵》中将“七政”定義為戰争中的七要素:人(士兵素質)、正(軍紀)、辭(宣傳)、巧(戰術)、火(火攻)、水(水戰)、兵(兵器),體現古代軍事策略的全面性。


三、政治原則(成語)

作為成語,“七政”指治國理政的七項核心原則,包括:


四、傳統應用中的星象影響

在玄學或傳統醫學中,“七政”被賦予具體星宿與自然、人體的關聯,例如:


“七政”的多元含義反映了古代中國天文、軍事、政治等領域的交融。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解釋的細節,可參考《尚書》《史記》等典籍,或查閱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北鞁乘編入敝衣枵腹不屑置辯禅宇愁困大防大估摸蛋家洞室督臣發怵方厚風濕撫案負恩腹非高粹櫜甲更期公除槐南一夢镮鏆環深怙終不悛尖新嬌弱濟難驚泷金匏可疑兩碼事靈瓜裡頭鸬鹚陂緑篠徘徊花盤亘盤飧平靜品位乾鼈牆藩熱淚盈眶沙鴿少憩帥長疏棄屬詠絲包綫夙悟田坪透河井頽鬧頹形萬字頂頭巾偎抱文韬武略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