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賊的意思、險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賊的解釋

陰險奸詐。《荀子·修身》:“加惕悍而不順,險賊而不弟焉,則可謂不詳少者矣。”《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建中靖6*國元年》:“ 卞 陰狡險賊,惡機滔天。” 清 戴名世 《<慶曆文讀本>序》:“而好高者又鈎奇索隱,失之於怪迂險賊而不可以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險賊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險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為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險賊(拼音:xiǎn zéi)指陰險奸詐,強調為人狡猾、心術不正,常帶有不擇手段達成目的的特征。


二、字義分解

  1. 險(xiǎn):
    • 本義為地勢險惡,引申為“陰險”“危險”,如《荀子》中“險賊而不弟”即用此意。
  2. 賊(zéi):
    • 原指偷盜者,後擴展為“奸詐”“邪惡”,如《續資治通鑒》中“卞陰狡險賊”即形容奸惡之人。

三、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示例


“險賊”屬貶義詞,需結合語境使用。其核心含義為“陰險奸詐”,常見于古典文獻及對人性負面特質的描述。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荀子》《續資治通鑒》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賊》的意思

《險賊》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有殺害或搶劫行為、性格狡猾且危險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賊》由部首組成:險(部首阝,共8畫)和賊(部首貝,共9畫)。

來源

《險賊》詞組的源頭是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在古代社會,由于社會秩序薄弱,盜賊猖獗,因此形成了對于危險和狡猾的人的稱謂。

繁體

《險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險的寫法較為穩定,而賊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 這個險賊經過多次劫掠,始終沒有被抓住。
2. 那個險賊潛伏在黑暗中,等待着時機進行搶劫。

相關組詞

危險、盜賊、狡猾、搶劫、殺害、劫掠

近義詞

盜匪、歹徒、暴徒、惡棍、敗類、歹人、歹徒

反義詞

善良、正直、義氣、正人君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