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誠”。謂寄托心志。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永言鷲室,栖誠梵宮,載雕載範,寫好摛工。”
“栖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解釋
“栖誠”指寄托心志,強調将内心的志向或情感寄托于某事物或領域。例如南朝梁沉約的《瑞石像銘》中“栖誠梵宮”,即通過雕刻佛像寄托信仰與心志。
二、詞源與結構
三、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後亦用于詩詞。如唐代杜甫《範二員外邈吳》中“幽栖誠簡略”,以“栖誠”表達隱居時心志的簡樸。
此詞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借以表達對理想、信仰的專注與投入。
《栖誠》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安定、專心、真誠地栖息。
《栖誠》的部首是“木”,筆畫總數是11。
《栖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栖誠”一詞廣泛出現在佛經中,指修行者在修心養性的過程中,安住心境,專心于自我修持。
《栖誠》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棲誠」。
古代漢字寫作《栖誠》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作是「栖誠」。
1. 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栖誠地分享着自己的心情。
2. 他們一家人在這個山谷裡栖誠地生活着。
1. 栖息:指在一處安定地居住。
2. 專心:指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
3. 真誠:指真實、誠摯的态度或言行。
專注、全心全意、誠心誠意。
分散、敷衍、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