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紅色散粒狀之物。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範陽》詩:“始見 洛陽 春,桃枝綴紅糝。” 宋 蘇轼 《再次韻答田國博部夫》:“枝上稀疏地下稠,忍看紅糝落牆頭。”
“紅糁”是一個文學性較強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糁”的不同讀音及語境理解:
字義解析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紅糁”常被用來比喻飄落的紅色花瓣,例如:
其他可能含義
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也可能指紅色谷物碎粒(如紅豆碾碎後的渣),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紅糁”多用于古典文學,通過碎屑般的形态與紅色結合,營造細膩的意境,常見于描寫落花或自然景物的詩詞中。
《紅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紅色的糁粉。糁粉是一種用米或豆粉制成的食品,經過蒸煮後成為半固态糊狀物,味道鮮美可口。
《紅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糸”和“米”。糸部表示絲繩,米部表示與米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紅糁》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本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它是形容賈府菜肴中一道以米或豆粉制成的紅色點心。《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巅峰之作。
紅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紅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紅糁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糁字的上方多有一撇,糸的橫線與豎線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1. 姥姥做的紅糁味道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2. 今天早餐我吃了一碗紅糁,非常好吃。
紅糁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1. 紅糁糕:以紅糁為原料制成的糕點。
2. 紅糁面:在面粉中添加了紅糁的面食。
近義詞:糖粉、糕點、紅色點心。
反義詞:白面、米飯、食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