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 wave upon wave] 指前面的人沖上去了,後面的人就迅速跟上去。形容奮勇前進
前面的人沖上去,後面的人緊跟上。形容英勇鬥争,勇往直前。 艾青 《光的贊歌》四:“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後繼的人。”
“前赴後繼”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奮勇向前、連續不斷地接續奮鬥。以下從含義、結構、出處、用法及近義詞等方面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字面指前面的人沖上去,後面的人緊跟上來,比喻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在群體中持續傳遞。常用于描述為共同目标或正義事業,一代代人持續努力的情景,如革命鬥争、搶險救災等()。
結構解析
由“前赴”和“後繼”兩個動賓短語并列構成,形成時空上的遞進關系: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辨析
反義詞
畏縮不前、臨陣脫逃等,均表示退縮放棄的态度。
示例:在抗洪搶險中,官兵們前赴後繼加固堤壩,用身體阻擋洪水,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的擔當。此語境既體現了連續奮戰,又暗含風險中的奉獻精神。
《前赴後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去了,後面的人跟上。表示勇敢前進,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前(刀 40),赴(貝 154 囗 66),後(彳 60),繼(纟 120 寺 64)。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天下之士,莫不前赴後繼。”這句話描述了項羽戰敗後,他的将士不畏強敵,紛紛前來投降并組成了強大的隊伍。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被寫作「前赴後繼」。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前赴的“赴”字在古代又寫作“馥”,在金文和鐘鼎文中可以看到。後繼的“繼”字在古代又寫作“紩”,意為接續。
例句:
1. 他的勇氣和毅力使他能夠前赴後繼地完成任務。
2. 在保衛家園的戰鬥中,我們永遠會前赴後繼,堅不可摧。
組詞:前後莫繼、殺敵前赴、家事維繼、赴湯蹈火。
近義詞:接續不斷、力戰不退。
反義詞:退縮不前、畏難思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