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情见于色的意思、情见于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情见于色的解释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於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情见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人的情感变化通过面部表情或神态直接显露出来,内心情绪无法隐藏。例如喜悦、愤怒、悲伤等情感会自然流露于脸色或肢体语言中。


二、详细解释

  1. 结构分析
    成语由“情”(情感)、“见”(显现)、“于”(在)、“色”(面色)四字组成,主谓式结构,强调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直接关联。

  2. 出处与例句
    最早见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描述主人公因愤怒而将情绪表露无遗。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情感外露的人或情境,如“他听到好消息时情见于色,笑容满面”。


三、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聊斋志异》原文或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情见于色——词义解释

《情见于色》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面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

拆分部首和笔画

《情见于色》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12。

来源

《情见于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礼记·曲礼上》中。在这部经典中有这么一句话:“君子之泽,五色具其外,百官具其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色知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的品德应该在外表体现出来,他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能够思考义理,面对危险的时候能够果敢做出决策,而通过观察外表面色,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

繁体

《情見於色》是《情见于色》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情见于色》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没有变化。

例句

他脸色苍白,一眼就能看出他情绪不好,因此情见于色。

组词

情绪、见识、色彩等成语都与《情见于色》有关。

近义词

根据外貌判断内心的成语有《色心见性》。

反义词

表情不对应内心的成语有《面如土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