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帝王即位前或賢人未被任用時。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潛初飛五,與時消息;進有攸往之利,退無濡尾之累。”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降風雲於潛初,旅束帛乎丘園。”
“潛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潛初”主要指帝王即位前或賢人未被任用的時期。其中“潛”意為隱藏、未顯露,“初”表示初始階段,組合後強調事物處于未公開或未發展的初始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評述中,描述以下兩類情境: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泛化為“事物剛出現或開始”,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
《潛初》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初次隱藏或潛藏”。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隱藏或未展現出來的狀态或過程。
《潛初》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别是“潛”和“初”。其中,“潛”是個常用的部首,讀音為qián,表示隱藏或潛藏的意思,它的康熙筆畫數是11;“初”也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讀音為chū,表示開始或初次的意思,它的康熙筆畫數是7。
《潛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成時期。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和感知事物的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套漢字系統。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漢字逐漸演變并衍生出不同的字形。而現代漢字簡化之前的繁體字中包含了《潛初》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潛字的寫法稍有不同。潛字的古代寫法為“潛”,字形中間部分的“水”字旁邊有一個“涯”字旁,表示水底深處。而初字在古代寫法中則保持相對一緻,寫作“初”。
以下是使用《潛初》這個詞的兩個例句:
組詞:潛心、初願、潛入
近義詞:隱藏、掩藏、潛藏
反義詞:展現、顯露、初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