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米的意思、飯米的詳細解釋
飯米的解釋
古喪禮中用以納于死者之口的米。《周禮·地官·舍人》:“喪紀,共飯米,熬穀。” 鄭玄 注:“飯所以實口,不忍虛也。” 孫诒讓 正義:“凡喪禮,有飯有含,二者不同,天子飯用玉襍米,不用貝,并詳《典瑞》疏。”
詞語分解
- 飯的解釋 飯 (飯) à 煮熟的谷類食品:大米飯。 泛指人每天定時分次吃的食物:早飯。飯菜。飯館。飯量。酒囊飯袋。 吃飯,或給人飯吃:“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飯牛。 筆畫數:; 部
- 米的解釋 米 ǐ 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飯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喪禮文化中。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飯米”指古代喪禮中放入死者口中的米,目的是讓逝者口中不空虛,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悼。這一習俗在《周禮》中有明确記載。
引證與出處
《周禮·地官·舍人》提到:“喪紀,共飯米,熬穀。”鄭玄注釋:“飯所以實口,不忍虛也。”(意為在喪禮中提供飯米,是為了填充逝者口腔,表達生者的不忍之情。)孫诒讓進一步解釋,古代喪禮中“飯”與“含”不同,天子用玉和米混合的“飯”,而普通身份的人可能僅用米。
相關文化背景
- 與“含”的區别:古代喪禮中,“飯”是放入口中的谷物,而“含”多為玉、貝等貴重物品,兩者功能不同。
- 象征意義:通過“飯米”表達對逝者的關懷,認為死亡并非終結,逝者仍需“飲食”,這一儀式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延續的樸素觀念。
現代使用
“飯米”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研究古代禮制或文獻解讀。單獨來看,“飯”指煮熟的谷物(如米飯),“米”則指未加工的稻谷,但組合成“飯米”時特指喪葬禮儀中的物品。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代喪禮細節,可參考《周禮》等典籍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飯米》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組,通常用來表示吃飯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饣”(食物的意思),右邊是“米”(稻谷的意思)。根據筆畫的計算,它總共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但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形狀則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飯米》的例句:
1. 我們煮了一大鍋飯米。
2. 請給我一碗熱騰騰的飯米。
3. 他們正在吃着新鮮的飯米。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米飯、飯菜、飯桌等。近義詞可以是:飯食、飯菜;反義詞可能是:不吃飯、餓肚子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