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切切偲偲 ”。
“切切節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分析:
核心含義
該成語有兩種主要解讀方向:
詞源辨析
根據漢典等古籍資料,“切切節節”與“切切偲偲”(讀音:qiē qiē sī sī)存在關聯,後者出自《論語·子路》的“朋友切切偲偲”,原指友人間的誠懇勉勵。
提示:如需考證古籍原義,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論語》注疏。
《切切節節》是一個成語,表示非常小心謹慎地做事,一切都要注意周全,毫不馬虎。它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而細緻,一絲不苟,不敢有絲毫馬虎大意。
《切切節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刀(刂)和丿(扌),其中刀(刂)為第一筆,丿(扌)為第二筆。總共有兩筆。
《切切節節》來源于《樂府詩集》中的《東籬樂府》一詩,詩中有一句“切切節節開新畦”,原指農民的農事要切切實實地按照農時進行。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申為做事情需要十分小心謹慎。
《切切節節》是漢字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字《切切節節》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切切節節》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切切節節”,與現代寫法相比,繁體字中的“節”字多了一個豎鈎。
1. 他做事一向切切節節,從不馬虎。
2. 她在準備考試時切切節節,每個章節都仔細複習。
3. 這位主管經理對待工作非常切切節節,每個細節都要親自把關。
切實(qì shí)、切當(qiè dàng)、切磋(qiē cuō)、切糕(qiē gāo)、切割(qiē gē)
小心謹慎、謹慎小心、細心、小心翼翼、細緻入微
馬虎、粗心、大意、大意失荊州、粗枝大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