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朔的意思、禀朔的詳細解釋
禀朔的解釋
亦作“禀朔”。奉行正朔。喻臣服。《梁書·武帝紀上》:“浹海宇以馳風,罄輪裳而禀朔。”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朔的解釋 朔 ò 農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從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氣。朔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禀朔(bǐng shu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奉行正朔,即接受并遵行中央政權頒布的曆法,引申為臣服、歸順。該詞最早見于《梁書·武帝紀上》的記載:“浹海宇以馳風,罄輪裳而禀朔。”意為天下臣民皆遵從帝王權威。
二、詞源解析
- 禀:本義為“報告、領受”,如“禀報”“禀承”;
- 朔:原指農曆每月初一,後引申為“正朔”,即帝王頒布的曆法制度,象征統治權威。
二字結合,表達對中央政權曆法的遵行,進而隱喻政治上的臣服。
三、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地域或群體對中央政權的歸附。例如描述邊疆部族接受中原王朝統治時,可用“禀朔”體現其政治從屬關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個别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解釋為“向上級請示”,但這一釋義與主流曆史文獻不符,可能是對“禀”字單獨含義的誤推。建議優先采用“奉正朔而臣服”的傳統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朔
禀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朙和田兩個部首組成。朙部表示月亮或明亮的光芒,田部表示農田或土地。禀朔由于隻有兩個字,所以沒有筆畫的拆分。
禀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農業社會,意思是依據月亮的明亮之光來望朔(觀察月亮的形狀),從而了解農田生産的情況。在古代,農民們起初通過觀測月亮的狀态來确定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時期。
禀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禀朔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文獻記載,禀朔的古代寫法為“禀朔觀”。其中,“觀”字指的是觀察的意思。這種寫法強調了禀朔的觀察性質。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禀朔的用法:農民們經過禀朔,決定了種植水稻的最佳時間。
禀朔沒有獨立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它是一個詞語單獨使用的情況較多。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