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香草之美。喻美德。《楚辭·九章·抽思》:“何毒藥之謇謇兮,願蓀美之可完。”
“荪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讀音與構成
拼音為sūn měi,其中“荪”指古書上的一種香草(如菖蒲類植物),常被用作高潔品格的象征。
本義與比喻義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楚辭·九章·抽思》:“何毒藥之謇謇兮,願蓀美之可完。”此處“荪美”指詩人渴望君王(或理想)保有如香草般純粹的美德。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中“香草美人”的象征體系,通過自然物象寄托對道德境界的追求,屬于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
如需查閱具體文獻原文或更詳細釋義,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及漢典、辭海等工具書來源。
《荪美》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它指的是花草香美的樣子,形容花草的美麗和芳香。這個詞既可以形容花朵的美麗,也可以形容香氣宜人的芳香。
《荪美》這個詞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荪(cūn)和美(měi)。
荪的部首是艹,總共5畫;美的部首是羊,總共9畫。
《荪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詩歌和文學作品中,如《詩經》等。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形容花草的美麗和芳香的常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荪美可以寫作「蓀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荪美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荪可能會寫作「荙」,而美可能會寫作「媄」,形狀和現代漢字有些許差異。
1. 這種花的荪美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
2. 雨後,草地上彌漫着一股淡淡的荪美,令人心曠神怡。
荪美可以與其他字組成一些詞語:
1. 芬荪:指花草散發出來的香氣。
2. 榮美:指人的美麗和優雅。
近義詞:芬芳、香美、花香
反義詞:丑陋、惡臭、不芳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