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煌的意思、敦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煌的解釋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肅省 敦煌縣 。 西漢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 北魏 改為 敦煌鎮 ,後複改郡。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 , 貞觀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 , 天寶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 ,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 。

(2).縣名。在 甘肅省 。 西漢 置。 十六國 前涼 建都于此, 北周 改名 鳴沙縣 , 隋 大業 初複名, 唐 末廢。 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複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 中亞 和 歐洲 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裡的 莫高窟 (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 鳴沙山 、 月牙泉 名勝;城西北有 玉門關 ,西南有 陽關 遺址。1987年改設 敦煌市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敦煌"一詞的解釋可從詞源、地理、曆史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詞源釋義 "敦煌"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東漢學者應劭注《漢書》時解釋為"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該詞在藏語中也有"釋迦牟尼之殿"的宗教釋義,但主流學界仍以應劭的釋義為準。

二、地理特征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地處三危山、祁連山與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咽喉要道。作為縣級市由酒泉市代管,總面積3.12萬平方公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古代絲綢之路上"華戎所交一都會"。

三、曆史意義

  1. 軍事要塞:自漢武帝設立敦煌郡(前111年),與玉門關、陽關共同構成中原王朝西部門戶,見證過張骞通西域、玄奘取經等重要曆史事件。
  2. 文明熔爐:季羨林指出這裡是中、印、希臘、伊斯蘭四大文明唯一交彙地,莫高窟492個洞窟、4.5萬平方米壁畫及藏經洞文獻實證了佛教藝術與多民族文化交融。
  3. 商貿樞紐:作為絲路貿易中轉站,既傳播中原農耕技術,又吸收波斯銀器、西域樂舞等異域文明,懸泉置遺址出土的2.3萬枚漢簡記載着漢代驿站的繁盛。

四、當代價值 現存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玉門關遺址等,敦煌學已成為國際顯學。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其"大而盛"的文化底蘊仍在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中煥發光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煌》一詞的意思: 敦煌(dūn huáng)是指中國甘肅省敦煌市的地名,也指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和“世界藝術寶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煌》的偏旁部首是“⺜”,包含5個筆畫。 來源: 《敦煌》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年》。敦煌莫高窟則始建于北魏時期,以後經曆了多代的修建和擴充。 繁體: 《敦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為「敦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敦煌的漢字形體與現代相同,沒有較大變化。 例句: 我正在閱讀一本關于敦煌壁畫的書籍。 組詞: 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敦煌地貌、敦煌文化、敦煌藝術等。 近義詞: 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敦煌石窟。 反義詞: 其他古代壁畫藝術遺址、現代藝術作品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