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釣鈎的意思、釣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釣鈎的解釋

亦作“ 釣鉤 ”。1.釣魚的鈎兒。《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烏生》:“鯉魚乃在 洛水 深淵中,釣鈎尚得鯉魚口。” 唐 權德輿 《渭水》詩:“ 呂叟 年八十,皤然持釣鉤。” 唐 杜甫 《江村》詩:“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2.比喻引誘人的圈套。 毛6*6*東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在抗日戰争中的八路軍》:“危險是在 中國 居然有些動搖分子正在準備去上敵人的釣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釣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釣鈎(diào gōu)是漢語中表示釣魚工具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帶有倒刺的彎曲金屬鈎,用于懸挂餌料以捕獲魚類。以下從字形、釋義、文化内涵及使用場景展開分析:


一、字形溯源與基本釋義

  1. 字形結構

    “釣”從“金”部,本義與金屬工具相關;“鈎”為“鈎”的異體字,從“金”旁強調金屬材質,右側“勾”象形彎曲之态。二字組合直觀體現“金屬彎曲器具”的特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詞典釋義

    • 核心定義:頂端尖銳帶倒刺的彎曲金屬鈎,末端系線連接釣竿,餌料挂于鈎上誘魚咬食。
    • 引申義:隱喻設計誘人落入圈套的手段(如“設下釣鈎”)。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演變

  1. 古代漁具演變

    新石器時代已出現骨制魚鈎,商周時期發展為青銅鈎。漢代文獻《說文解字》載:“釣,鈎魚也”,印證其工具屬性早見于農耕文明。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文學意象

    • 隱逸象征:如《詩經·衛風》“籊籊竹竿,以釣于淇”,以釣具喻超脫世俗。
    • 謀略隱喻:成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化用姜尚直鈎垂釣典故,暗喻待時而行。

      來源:《詩經譯注》,周振甫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1. 實際應用

    • 材質:現代釣鈎多為高碳鋼或不鏽鋼,按目标魚種分伊勢尼、袖鈎等十餘種鈎型。
    • 安全規範:倒刺設計易造成魚類及操作者損傷,部分國家限制倒刺鈎使用(如英國)。
  2. 書寫規範

    “釣鈎”為繁體寫法,簡化字作“釣鈎”。異體字“釣鉤”見于《康熙字典》,今已少用。

    來源:《通用規範漢字表》,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2013年。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3.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影印本).

說明:因權威詞典及古籍暫無官方線上版本,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正版紙質書查閱完整内容。網絡來源需謹慎甄别,優先選擇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如知網、萬方)。

網絡擴展解釋

“釣鈎”(diào gōu)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基本含義

指釣魚時使用的鈎子。這一含義最早可見于《樂府詩集》中的描述:“鯉魚乃在洛水深淵中,釣鈎尚得鯉魚口。”,唐代杜甫的詩句“稚子敲針作釣鈎”也生動描繪了釣鈎的制作場景。

2.比喻義

引申為用詭計誘人上當的圈套,強調通過欺騙手段使人落入陷阱。例如毛澤東曾提到:“有些動搖分子正在準備去上敵人的釣鈎”,以此警示人們警惕陰謀。

使用場景

例句

“釣鈎”既可指實物魚鈎,也可隱喻隱蔽的欺騙手段,需結合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澀版授别居波祗此等奠饋第八砥行磨名頂帶叮當地祇煩惱身風語不透改行高呼冠組宏伯撝退火沖沖加官進爵将送潔廉解難驚才風逸靜緩即期舊态九崖具數窾奧饋薦濫泛龍虎榜履痕閩學莫斯科攀路碰碰車披豁倩魂晴晝群衆組織乳管三科歃會上邊善困山址世臣施用手本淑郁四廊萬衆香毬小慧小蝦歙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