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貨的意思、布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貨的解釋

王莽 時鑄行的貨币。共分十品,皆以“布”為名,總稱布貨。《漢書·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長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長一分,相重一銖,文各為其布名。直(值)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長二寸四分,重一兩,而直千錢矣。是為布貨十品。” 顔師古 注:“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顧炎武 《日知錄·漢書注》:“按本文錢、布自是二品,而下文復載改作貨布之制,安得謂布即錢乎?《莽傳》曰:‘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直貨錢二十五。’今貨布見存,上狹下廣,而歧其下,中有一孔。 師古 當日或未之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布貨”是中國古代王莽政權時期(公元9-23年)鑄造的一種特殊貨币體系,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布貨是王莽推行貨币改革時鑄造的銅質貨币總稱,共分十品(即十個等級),均以“布”命名,統稱“布貨十品”。其名稱源于貨币形制類似農具“布”(即鏟形錢),且“布”字有流通、分布之意。

  2. 十品規格與價值
    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十品布貨從小布到大布依次為:小布、幺布、幼布、厚布、差布、中布、壯布、弟布、次布、大布。其規格和币值呈遞增關系:

    • 最小品級:小布長1.5寸,重15铢,面值100錢;
    • 最高品級:大布長2.4寸,重1兩(24铢),面值1000錢。
      每品長度遞增0.1寸,重量增加1铢,面值增加100錢。
  3. 曆史背景與特點
    王莽通過頻繁改革币制試圖恢複周代貨币體系,但布貨因種類繁雜、換算複雜,導緻民間流通困難,最終改革失敗。其貨币銘文直接标注面值(如“小布一百”),是中國早期标明面值的金屬貨币之一。

  4. 名稱争議
    顔師古在《漢書注》中提出,“布”既指鏟形制錢,也暗含“貨币流通”之意;而現代學者多認為其命名與形制直接相關。

如需查看完整的十品名稱及考古實物資料,可參考《漢書·食貨志》或專業貨币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貨

布貨是一個包含了兩個字的詞語,由“布”和“貨”組成。

“布”的部首是“巾”,總計有5個筆畫。它是指用棉、麻、絲、毛等纖維制成的織物。

“貨”的部首是“貝”,總計有8個筆畫。它指的是商品或物品。

《布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貨物流通的方式。在古時候,商人們用布作為交易的媒介,所以稱為“布貨”。

在繁體中文中,《布貨》這個詞的寫法是「布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佈貨」。

以下是一些例句:

一些相關詞彙:

總結:

布貨指的是用布制成的商品或物品,古時候商人們用布作為交易媒介。詞語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布”(巾,5畫)和“貨”(貝,8畫)。在繁體中文中寫作「布貨」,古時候的漢字寫作「佈貨」。一些相關詞彙有布料、布匹、布袋、布偶等,近義詞有布匹、布料、織物,反義詞有木材、礦石、貨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