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按覈 ”。查核。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二:“闕者勾矣,或未勾者,容可偕而按核之也。”《明史·蔣貴傳》:“請遣給事、禦史按覈塞下田,定其科額;畿内民田,嚴戢豪右毋得侵奪。”
“按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查核、審查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徐渭《送通府王公序》和《明史·蔣貴傳》,表示對事物進行詳細核查。例如“按覈塞下田”指審查邊疆土地情況。
成語引申義(存疑)
部分資料提到“按核”源自《論語·子罕》,解釋為“抓住核心處理問題”。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佐證,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訓诂資料。
《按核》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按照核心或重點進行處理或分析。
《按核》拆分為“紮”、“木”兩個部首,共計8個筆畫。
《按核》一詞最早出現于《詩經·秦風·白華》篇,表達了按照要點進行思考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繁體字中,按核可以寫作「按核」。
在古代漢字中,按核的寫法較為簡單,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仍然是“按”和“核”的組合。
1. 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需要按核找到關鍵點。
2. 這篇文章的觀點不清晰,作者沒有按核來論述問題。
按核派、按核重點、按核方法、按核分析
着重、突出、重點
隨意、馬虎、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