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 南诏國 官名。《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大府主将曰演習,副曰演覽;中府主将曰繕裔,副曰繕覽。”
“繕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àn lǎn,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釋:
官職含義(主要解釋)
根據《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記載,“繕覽”是唐代南诏國的官名,屬于中府主将的副職。例如: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詞典提到“繕”有修訂、抄寫之意,“覽”指查看,但這一解釋與官職含義無直接關聯,可能為誤引或混淆。
“繕覽”的權威解釋為唐代南诏國官職,屬副職名稱。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曆史文獻。
繕覽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修訂、整理、校勘書籍和文獻的工作。
繕覽的拆分部首是糸(纟)和見(⺆),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7和4。
繕覽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文》中,意思是對書籍進行修整整理的工作。在古代,國家圖書館或皇家圖書館常有專門的人負責繕覽工作。
繁體字的繕覽是纂覽。
在古代中國,繕覽一詞的寫法并不一緻。最早的《爾雅·釋文》中寫作“睿覽”,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寫法。
1. 學者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對這本古籍進行了繕覽。
2. 他被任命為圖書館的繕覽員,負責整理各類文獻資料。
3. 繕覽工作需要仔細閱讀、校對和核對等技能。
1. 繕寫:指修訂、整理、抄錄文稿的工作。
2. 編緝:指編輯、整理和校對書籍和文章的工作。
3. 編纂:指編輯、修訂和組織書籍、文獻等。
4. 整理:指按照一定的規則整頓、歸類圖片、文件或其他物品。
5. 校勘:指校對文獻版本的真實性、準确性和完整性的工作。
整理、編輯、校勘、編緝。
散漫、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