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貪得無厭。《戰國策·燕策三》:“今 秦 有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漢 王褒 《洞箫賦》:“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 宋 王安石 《風俗》:“淳樸之風散,則貪饕之行成。”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閉,仰拾俯取仍貪饕。”
(2).貪吃,嘴饞。 唐 元稹 《青雲驿》詩:“野鶴啄腥蟲,貪饕不如雞。”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擅政紀略》:“且性貪饕,善飲啗,尤好噉犬肉。” 清 蔣深 《蠅》詩:“趨熱性能慣,貪饕死亦輕。”
“貪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為tān tāo,由“貪”和“饕”兩字組成:
貪得無厭
貪吃、嘴饞
擴展:
“饕”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貪財”,後演變為貪食的象征,如傳說中貪食的怪獸“饕餮”。
《貪饕》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貪婪地食用過量的食物或享受過量的東西,形容欲望極強的人。
《貪饕》這個詞的部首是食部和饣部,它的筆畫數為23畫。
《貪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繁體字為「貪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貪饕」這個詞可以寫成「貪餳」。
1. 他是個貪饕之人,無論多少食物都無法滿足他的胃口。
2. 這家餐廳的自助餐太誘人了,擋不住貪饕的沖動。
1. 饕餮:指貪吃、貪得無厭的樣子。
2. 饕客:指喜歡品嘗美食的人。
1. 貪婪:指對物質、財富等具有無止境的欲望。
2. 過量:指超過正常或適度的數量或程度。
適度:指合理的限度或程度,不過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