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涸轍之鮒 ”。
“涸轍鲋”是成語“涸轍之鲋”的簡寫形式,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出自《莊子·外物》:
莊周家貧,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敷衍說:“等我收到租金再借你三百金。”莊子以“涸轍之鲋”作喻:車轍中的鲫魚急需升鬥之水活命,若非要等引西江之水來救,魚早已幹死。以此諷刺對方不切實際的承諾。
如需更詳細典故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或蘇轼、魯迅相關著作。
《涸轍鲋》(hé zhé fù)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别是“涸”、“轍”、“鲋”。它的拼音分别是hé、zhé、fù。
涸轍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涸(氵-三畫)、轍(車-七畫)、鲋(魚-十三畫)。
涸轍鲋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部文集《左傳》。在《左傳》中,有一篇章節叫做《晉莊公二十八年》。文章中描述了晉國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被稱為鲋(fù),流浪至鄒地,見到了涸轍(hé zhé)并營救了被困在轍中的魚。後來,人們用“涸轍鲋”來形容危難之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解救或幫助。
涸轍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涸轍鰒」。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在字形上有所區别,例如,“轍”字在古代有時寫作“轍”,“鲋”字在古代有時寫作“鰒”。這是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地區的書寫規範而有所變化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困境中,他遇到了涸轍鲋,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幫助。”
涸轍鲋的組詞:涸澤而漁、涸轍之鲋等。
與涸轍鲋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援薪救火、柳暗花明、出人意料等。
與涸轍鲋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束手無策、擠兌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