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竹。亦指毛竹。 唐 白居易 《憶洛中所居》詩:“厭緑栽黃竹,嫌紅種白蓮。” 五代 齊己 《江居寄關中知己》詩:“舊栽花地添黃竹,新陷盆池換白蓮。” 黃朝天 《烏江架橋》:“又馬上命令步兵與工兵一起去砍黃竹。”
(2).《穆天子傳》卷五載, 周穆王 往 蘋澤 打獵,“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首句為“我徂 黃竹 ”。本為傳說中的地名。後即用指 周穆王 所作詩名。其詩亦為後人僞托。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岐昌 發詠於來思, 姬滿 申歌於《黃竹》。” 唐 李商隱 《瑤池》詩:“ 瑤池 阿母 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清 吳偉業 《讀史有感》詩之二:“ 重璧臺 前八駿蹄,歌殘《黃竹》日輪西。”
“黃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
黃竹(學名: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是禾本科牡竹屬的喬木狀竹類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源自《穆天子傳》卷五記載:周穆王在蘋澤狩獵時遇嚴寒,作詩三章哀民,首句為“我徂黃竹”。此處“黃竹”本為傳說中的地名,後借指周穆王所作詩名。唐代詩人白居易、齊己等曾引用此意象,如“厭緑栽黃竹,嫌紅種白蓮”。
注:關于黃竹作為觀賞竹(如黃金竹)的描述,多見于低權威性來源(如、8),可能與實際植物學分類存在差異,需謹慎參考。
黃竹,指的是顔色呈現黃色的竹子。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們分别是“黃”和“竹”。
“黃”字的部首是“黑”,拆分後的筆畫數是12畫。
“竹”字的部首是“⺮”,拆分後的筆畫數是6畫。
“黃竹”這個詞語的來源和出處較為普遍,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記載。在《列子》一書中,有“陸開門學箕颍之耕,射鑒之射,竹汁黃”之語,意指竹子汁液的顔色呈現黃色。而“黃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一定的差異。而“黃竹”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黃竹”,即“黃”字的“黃”部分采用了“黃”的繁體寫法。
1. 這把椅子上面墊着黃竹編織的坐墊,既美觀又舒適。
2. 她窗台上擺放了一瓶黃竹做的花瓶,顯得格外别緻。
1. 竹子
2. 黃色
3. 黃昏
4. 竹籃
1. 竹筍
2. 竹葉
3. 竹林
4. 竹制品
1. 綠竹
2. 玫瑰
3. 辣椒
4. 蘋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