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喂馬。謂備集草料,作好戰鬥準備。《東觀漢記·馬防傳》:“ 永平 十五年,上始欲征 匈奴 ,與 竇固 等議出兵調度,皆以為塞外草美,可不須穀馬。”《後漢書·西羌傳論》:“穀馬揚埃,陸梁於 三輔 ;建號稱制,恣睢於北地。”
“谷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軍事備戰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谷馬(拼音:gǔ mǎ)指“喂養戰馬”,引申為備集草料、做好戰鬥準備。其中“谷”通“穀”,意為喂養;“馬”指戰馬,體現古代戰争中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東觀漢記·馬防傳》記載:“永平十五年,上始欲征匈奴,與窦固等議出兵調度,皆以為塞外草美,可不須谷馬。”
此例說明在漢明帝時期,若塞外水草豐美,則無需額外囤積馬匹糧草。
《後漢書·西羌傳論》提到:“谷馬揚埃,陸梁于三輔;建號稱制,恣睢于北地。”
此處描述西羌備戰的情景,通過喂養戰馬、揚起塵埃展現軍事行動前的緊張态勢。
該詞反映了古代戰争中後勤籌備的關鍵性,尤其在騎兵主導的戰場上,戰馬的糧草儲備直接影響軍隊戰鬥力。需注意,“谷馬”與現代漢語中的“谷”“馬”單字含義不同,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合成詞。
以上解釋綜合了《東觀漢記》《後漢書》等古籍用例(來源、4、5),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