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肅雝 ”。
"肅邕"為古代漢語複合詞,由"肅"與"邕"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莊重和睦之态。其核心語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本義溯源 "肅"字甲骨文作手持聿(筆)狀,本義為恭敬執事,《說文解字》釋作"持事振敬也";"邕"通"雍",《爾雅·釋诂》注"和也",二者結合構成莊重與和諧的統一體。
二、典籍用例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内外肅邕",描述宮廷禮儀的整饬有序。唐代李賢注《後漢書》時引《詩經·周頌·清廟》"肅雍顯相"句為證,顯示該詞源自《詩經》"肅雍"的異體表達。
三、語義功能演變 在曆時使用中呈現雙重特性:①空間維度指秩序井然,如班固《東都賦》"萬樂備,百禮暨,皇歡浃,群臣醉,降煙煴,調元氣,然後撞鐘告罷,百寮遂退"所述的典禮場景;②人際維度指和睦相處,見《宋書·禮志》載"朝野肅邕,庶政惟和"的政治理想。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文獻及曆史題材創作,日常語境已鮮見。
“肅邕”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肅邕”讀作sù yōng,是“肅雍”(也作“肅雝”)的異寫形式,由“肅”和“邕”二字組成:
祭祀場合的莊重和諧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周頌·清廟》:“于穆清廟,肅雍顯相”,描述宗廟祭祀時莊嚴肅穆、樂聲和諧的氛圍。後也用于形容禮樂和鳴,如《有瞽》:“喤喤厥聲,肅雍和鳴”。
引申為婦德稱頌
在古籍中,“肅邕”被借以贊美女性端莊賢淑的品德,如《漢書》等文獻中的用法。
現代漢語中,“肅邕”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中對傳統禮制的描述。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注疏類資料。
白犬八澤邊方博名伯牙琴不師財政廳草缏赤骥詞形倒持泰阿倒頭飯登平澄沙汰礫彫文發付反沖力番石飛隼分乖給谏根業觀衆孤獨鳏寡孤執何誰畫卷洄波虎脊降授驕劣家政嗟重鲫瓜兒京師金口木舌晉明幾頭酒駿駁闶阆楛僈擂槌林鐘角顱腦馬服子内傷年深月久沛沛蓬檐平牒氫氣入冬贍恤司計送茶肅壹惕伏脫貧為荷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