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持泰阿的意思、倒持泰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持泰阿的解釋

亦作“ 倒持太阿 ”。倒持寶劍,将劍把交給别人。比喻輕率地授人權柄,自己反受其害。《漢書·梅福傳》:“至 秦 則不然,張诽謗之罔,以為 漢 敺除,倒持泰阿,授 楚 其柄。” 顔師古 注:“泰阿,劍名, 歐冶 所鑄也。言 秦 無道,令 陳涉 、 項羽 乘間而發,譬倒持劍而以把授與人也。”《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姦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鐏柄。”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況今駐 華 各使,惟利是視,又值修約之際,蹈瑕伺間,詭謀百出,不豫為之防,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詩:“姦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後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明史·王用汲傳》:“夫威福者,陛下所當自出,乾綱者,陛下所當獨攬。寄之於人,不謂之旁落,則謂之倒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倒持泰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意義的成語,讀音為dào chí tài ē。該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兵器典故,"泰阿"指春秋時期著名的寶劍,傳說為歐冶子所鑄,以鋒利著稱。字面含義是倒拿着寶劍,将劍柄遞給他人而劍尖朝向自己,比喻将權柄輕易交給他人,反而使自己受害。

從曆史背景看,該成語最早見于《漢書·梅福傳》:"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描述權力失控的危機。唐代顔師古注解說:"泰阿,劍名。倒持劍而以把授與人也",強調行為與後果的悖逆關系。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警示主客易位、授人權柄而反受其害的情形,例如在企業管控、政治決策等領域。

成語結構包含兩個典故要素:"倒持"指違反常規的持握方式,暗示行為錯誤;"泰阿"作為權威象征,借代核心權力或資源。二者組合形成強烈的意象對比,凸顯因處置失當導緻的系統性風險。

權威典籍中,《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295頁明确标注該成語的出處與釋義,《辭海》第七版曆史分冊"古代兵器"條目也佐證了泰阿劍的曆史真實性。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指出,該成語的修辭效果在于"通過具象動作揭示抽象的權力關系失衡"。

網絡擴展解釋

“倒持泰阿”是一個源自東漢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一、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語法

四、近義詞與擴展

五、示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成語詞典(來源:、2、5、8)。

别人正在浏覽...

悲嘶被選舉權比期撥爐才短思澀長耳公超然獨立馳流敕憲穿徹聰明一世﹐懵懂片時擔頭丹躁調溫地俗棟撓風環雨鬓分田負愧骨牌凳橫征苛斂和如琴瑟轟轟隱隱簡勁驕婦焦眉苦臉金剛禅徑捷金瓊金籯九參舊闾钜億開國大典揩铿坑戮廉薄裂裳羅唝曲爐瓶三事漭滄密閉前聲淺希近求祈晴三三山水燒金生寄死歸射生蛇行鱗潛受家抒懷素沙邰封瓦枕黠狯飨賜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