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稠密叢生,外稃具短芒。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和華中等地。為羊最喜食的牧草。稈可作造紙原料。也稱羊茅。 碧野 《天山景物記》:“在這直徑三四丈寬的一圈沁綠的酥油草叢裡,發現像夏天夜空裡的繁星似的蘑菇。”
酥油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羊茅(Festuca ovina),又稱狐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酥油草兼具生态價值與經濟價值,是典型的高寒地區牧草及綠化植物。
酥油草,通常指的是藏語中的“Tsampa”,是傳統藏族食品的一種。它是利用高原上生長的各種谷物,如青稞、玉米、小麥等磨成粉末後與酥油混合而成的一種食品。作為藏族人的主要主食,酥油草在藏區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曆史背景。
酥:部首是食,總筆畫數為14。
油: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8。
草:部首是艹(草字頭),總筆畫數為9。
酥油草一詞的來源是藏語的“Tsampa”,而繁體字是“餿油草”。
在古代,酥油草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廣韻》中,可以看到一種古代漢字寫法為“巢泮草”。而在《康熙字典》中,寫法為“糝泮草”。
1. 我的藏族朋友每天早上都吃酥油草作為早餐。
2. 在西藏,酥油草是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
酥油茶、酥油燈、酥油糖、酥油馍等。
藏馕
瘦肉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