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金剛的意思、立地金剛的詳細解釋
立地金剛的解釋
比喻人力大氣壯,異常威武。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14回:“馬似掀天獅子,人如立地金剛。”
詞語分解
- 立地的解釋 站着詳細解釋.立刻;即時。 唐 呂岩 《五言》詩之十:“耄年服一粒,立地變沖童。” 宋 楊萬裡 《江山道中蠶麥大熟》詩:“新晴戶戶有歡顔,曬繭攤絲立地乾。”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把歌辭和
- 金剛的解釋 ∶鑽石的略稱 ∶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剛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詳細解釋.即金剛石。因
網絡擴展解釋
“立地金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比喻人力大無窮、氣概雄壯,異常威武勇猛,常用來形容人剛強堅定的形象。
出處與例句
- 來源:最早出自清代錢彩的《說嶽全傳》第十四回:“馬似掀天獅子,人如立地金剛。”
- 現代用例:徐光耀在《平原烈火》中寫道:“怎麼,跑了十來裡地?真是個立地金剛。”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勇武特質。
- 結構形式:偏正式成語,強調“金剛”般不可撼動的形象。
擴展信息
- 近義詞:可與“頂天立地”“虎背熊腰”等形容威猛的詞語關聯,但需注意語境差異。
- 文化内涵:“金剛”源自佛教護法神,象征無堅不摧的力量,成語融合了宗教意象與世俗勇武的贊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說嶽全傳》或《平原烈火》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地金剛
立地金剛是指一個人在某個時刻或某個場合下展現出強大的能力、氣魄和毅力。這個詞源于佛教的金剛力士,意味着極其堅固、強大和不可摧毀的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立地金剛的部首是立字旁,拆分為立(4畫)+ 土(3畫);金剛的部首是金字旁,拆分為金(8畫)+ 呆(7畫)。
來源
立地金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武俠小說《神雕俠侶》裡,形容主人公郭靖在困境中展現出的非凡堅定和勇敢。
繁體
立地金剛(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立地金剛(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他在面對困境時表現得如立地金剛般堅定和果斷。
組詞
不拔之志、金剛不壞、堅如磐石
近義詞
剛正不阿、堅忍不拔、剛毅不屈
反義詞
膽小如鼠、優柔寡斷、懦弱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