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嫁棗的意思、嫁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嫁棗的解釋

用斧背在棗樹基部或分枝處環周捶打,使枝幹韌皮受損,阻止其地上部分養分向下輸送,以促進其開花,提高座果率。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正月一日日出時,反斧斑駮椎之,名曰‘嫁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嫁棗”是中國古代農藝中的一種特殊技術,主要用于促進棗樹的開花和結果,其含義及技術原理如下:

1.基本定義

指用斧背在棗樹的根部或分枝處環周捶打,使樹皮(韌皮部)受損,以此阻止地上部分的養分向下輸送,從而集中營養促進開花、提高座果率。此方法最早記載于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種棗》,書中提到需在“正月一日日出時”操作,并稱之為“嫁棗”。

2.作用原理

通過破壞棗樹的韌皮部,阻斷光合作用産生的有機養分向根部輸送,迫使養分集中在樹冠部分,進而增強花芽分化和果實生長所需的營養供應。這與現代果樹栽培中的“環狀剝皮”技術原理相似。

3.操作細節

4.曆史與現代意義

嫁棗技術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植物生理的樸素認知,其核心邏輯與現代植物學中“營養分配調控”理論一緻。今天的果樹管理中,“環剝”技術仍被用于棗、蘋果、梨等樹種,以提高産量。

補充說明

此方法需謹慎操作,過度損傷可能造成樹勢衰弱。古代文獻也強調“不椎則花而無實,斫則子萎而落”,說明技術需精準把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嫁棗》的意思

《嫁棗》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用不值錢的東西換取有價值的東西,或者用次等品換取優良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嫁棗》的拆分部首是女字旁,拆分筆畫為8畫。

《嫁棗》的來源

《嫁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孟子給予荀卿嫁妝時,把些許棗與荀卿共享。由于棗是比較珍貴的水果,表示孟子把它當成嫁妝來給予荀卿,寓意是極高的。這個故事後來就成了成語《嫁棗》。

繁體

《嫁棗》的繁體字為「娶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嫁棗》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通常的寫法是娶棗。

例句

1. 他用一隻玩偶嫁了一條真絲綢,實在是太值了,真是嫁棗倒梁!

2. 她用一些零碎的石頭換到了一本很值錢的書,真是嫁棗換瓜。

組詞

1. 嫁妝:指女方入嫁時帶過來的婚禮用品。

2. 嫁接:植物學上指将一種植物的某個部分接到另一種植物上。

3. 嫁給:女子出嫁後與男子結為夫妻。

近義詞

1. 以貌取人

2. 本末倒置

反義詞

1. 等價交換

2. 交鑰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