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哔叽的意思、哔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哔叽的解釋

[serge;法 beige] 一種斜紋的毛織品。棉質的叫充哔叽或線哔叽,也簡稱哔叽

詳細解釋

亦譯作“嗶吱”。一種斜紋紡織品,有毛織和棉織兩種。 清 印光任 張汝霖 《澳門紀略·官守》:“其來以嗶吱、哆囉嗹、玻璃、諸異香珍寶,或竟以銀錢。”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穿着一身剛剛作好的藏青哔叽中山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哔叽(bì jī)是一種常見的紡織品名稱,屬于斜紋織物類别。其詳細釋義及專業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詞源

哔叽指以羊毛或毛型化學纖維為主要原料織成的斜紋毛織物,表面呈現清晰的右斜紋路(約45°傾角),質地緊密而柔軟。該詞為法語“serge”的音譯,最早見于清末文獻,屬外來詞彙漢化後的專業術語(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結構與工藝特點

  1. 織造方式

    采用二上二下斜紋組織編織,經緯紗密度相近,布面光潔平整,斜向紋路寬窄適中。

  2. 原料與特性

    傳統哔叽以羊毛為主,現代亦采用滌綸、粘膠等混紡材質。成品具有適度彈性、耐磨性好、不易褶皺的特點,但光澤度較華達呢稍弱(來源:《紡織材料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三、分類與應用場景

根據厚度與用途可分為兩類:

  1. 薄型哔叽

    多用于制作夏季制服、裙裝及襯裡,重量約180–250g/㎡。

  2. 厚型哔叽

    適用于春秋季外套、軍服、學生裝等,重量在300g/㎡以上,結構緊密且挺括感強(來源:國家标準GB/T 22846-2009《精梳毛織品》)。


四、曆史與文化背景

哔叽自19世紀傳入中國後,因耐穿實用、價格適中的特性,成為民國時期公務制服的主流面料。其名稱在《辭海》(1936年版)中已有規範釋義,印證了該詞在漢語詞彙系統中的穩定地位(來源:《中國近代紡織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姚穆等. 《紡織材料學》(第4版)[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3.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 22846-2009《精梳毛織品》[S]. 2009.
  4.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中國近代紡織史》[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

網絡擴展解釋

“哔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bì jī,指一種傳統紡織品,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哔叽(serge)是用精梳毛紗織制的素色斜紋毛織物,具有光潔平整的紋路和適中的厚度,質地柔軟且懸垂性好。部分棉質哔叽稱為“充哔叽”或“線哔叽”。

2.材質與特點

3.用途與示例

哔叽常用于制作學生服、軍服、男女套裝。例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提到“藏青哔叽中山裝”。法語中對應的詞彙為“serge”。

4.近義詞與相關詞

哔叽是一種兼具實用性和傳統工藝的斜紋織物,在服裝領域有長期應用,其名稱在中文和法語中均有對應詞彙。如需更詳細紡織工藝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相關權威詞典或紡織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悲愍鼻環餔糟啜醨步走才吏吃不了包着走重演打呵呵到期得勝令彫枯坊賈非寫實主義負土成墳公營挂意歸依孤寂鹘入鴉羣鶴轸讙呼回舟賈傅驕傲自大甲萬借吉節獻祭獺罽衣坑子磕頭撞腦拉馬兩湖凜氣鳴號鳴文南川排閣砰轟跄跻千文青山生意取帥蕊黃少款師號事實衰構棠樹政坦摯貼兌違天害理翁婿文玩吳鈎無蕲相駡榜鄉信仙豔小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