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名。即桄榔。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昭儀尼寺》:“堂前有酒樹、麪木。” 周祖谟 校釋:“《後漢書·西南夷傳》:‘ 牂柯 句町縣 有桄桹木,可以為麪,百姓資之。’《齊民要術》曰:‘都句樹似栟櫚,木中出屑,如麪可啖。’”麪,一本作“ 麵 ”。參見“ 桄2榔 ”。
“面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植物名稱(主要含義)
指桄榔樹,屬于棕榈科植物,其果實可食用。
成語含義(較少見)
形容人表情呆闆、沉默寡言,由“面”和“木”組合而成,如“面木無神”。
其他相關解釋:
若需進一步考證植物學特征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洛陽伽藍記》等來源。
面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的意思是“面孔的表情木然、呆滞”。這個詞由“面”和“木”兩個部分組成。
面木可以拆分為“⺺”(面的部首)和“木”(木的部首)。
面:部首⺺,總筆畫5
木:部首木,總筆畫4
《說文解字》中解釋面木為“含蓄、表情木然”的意思,多用來形容人的面孔表情是呆滞的。
面木的繁體字為「面木」,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面木”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靣樜」、「面枦」或「麵穆」。
他聽到這個壞消息後,面上一片面木之色。
她沒什麼反應,隻是一臉面木。
面容、面貌、面孔、木讷、呆木
木讷、呆闆、木然
喜形于色、笑逐顔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