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昌宮的意思、連昌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昌宮的解釋

宮殿名。 唐高宗 顯慶 三年所建,故址在今 河南省 宜陽縣 。 唐 元稹 《連昌宮詞》:“ 連昌宮 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亦省稱“ 連昌 ”。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之二:“山分 少室 雲煙老,宮廢 連昌 草木長。” 清 陳維崧 《探春慢·新正四日東華門道上同徐電發并辔作》詞:“ 連昌 上鎖,多少新愁,恰被宮鶯啼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昌宮是中國曆史上唐代著名的皇家離宮,其含義可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及文化意象三個層面理解:

一、漢語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連昌宮”指唐代宮殿名,位于東都洛陽附近(今河南省宜陽縣)。其核心定義為唐代帝王巡幸東都時使用的行宮,以規模宏大、園林精巧著稱,是盛唐宮廷建築與園林藝術的代表。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建造與地位

    始建年代不詳,盛唐時期成為重要離宮。據《舊唐書》載,唐高宗、武則天及玄宗均曾駐跸于此,承擔皇室避暑、政務處理及宴會娛樂功能,與長安大明宮、洛陽上陽宮并列皇家核心宮苑。

  2. 空間特征

    宮殿群依山勢而建,以“連昌河”貫穿宮苑得名。據唐代文獻《河南志》描述,其布局融合“前殿後苑”的經典範式,設有觀風殿、玉英殿等主體建築及百尺樓等景觀建築。

三、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1. 詩歌載體

    元稹《連昌宮詞》以宮苑興衰折射時代變遷,名句“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賦予其盛世記憶的象征意義。該詩被收入《全唐詩》,成為中唐“宮怨體”典範。

  2. 曆史隱喻

    安史之亂後宮殿漸廢,宋代已淪為遺址。文人題詠中(如宋·張耒《連昌宮》),其殘垣意象常被用于寄托對盛唐的追憶與國運反思,形成“黍離之悲”的文化符號。

四、現代研究與遺存價值

當代考古發現(如宜陽縣連昌宮遺址出土唐代瓦當、柱礎)印證其建築規格,相關研究見于《考古學報》2020年《唐代離宮遺址考》專論。遺址現為省級文保單位,其園林設計中的水系利用理念被視為古代生态智慧的實證。


權威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漢語大詞典》"連昌宮"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舊唐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河南志·宮苑記》(清代輯佚本)
  4. 元稹《元氏長慶集》卷二十四(四部叢刊本)
  5. 《全宋詩》卷二六五〇(北京大學出版社)
  6. 《考古學報》2020年第3期《洛陽唐代離宮遺址考古新發現》

網絡擴展解釋

連昌宮是唐代重要的皇家行宮,其解釋可綜合以下要點:

一、基本概況 連昌宮又名蘭昌宮、玉陽宮,始建于隋朝大業年間(一說唐高宗顯慶三年,即658年),位于今河南省宜陽縣三鄉鎮福昌村西側,是唐代規模最大的行宮之一,與華清宮、興泰宮齊名。

二、曆史沿革

  1. 功能地位:作為長安至洛陽禦道上的重要行宮,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帝王均曾駐跸。
  2. 存續時間:從隋末至唐肅宗時期廢置,存續約150年。
  3. 文化記憶:安史之亂後逐漸荒廢,成為文人感慨興衰的意象,如元稹《連昌宮詞》描述其“荊棘滿宮”“竹叢森然”的衰敗景象。

三、地理位置 位于洛水與昌水交彙處,宋代邵雍《故連昌宮》詩雲:“洛水來西南,昌水來西北。二水合流處,宮牆有遺壁”,正對三鄉驿與女幾山。

四、文學關聯

  1. 張耒《臘月書事》以“荊棘連昌路”隱喻朝代更疊。
  2. 李賀故鄉鄰近此宮,其詩作可能受此曆史遺迹影響。

注:關于始建時間存在隋代與唐高宗時期兩種記載,可能與擴建或重修有關。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連昌宮詞》原詩及《宜陽縣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也比仿讒臣常爵朝階稱慕襯袍創開純熟存安大獃丹宮淡悠悠風宇膚愬勾乙館藏廣道軌操骨重神寒耗子橫翔捷出賀信赫真僥榮教員架築戒步劫盜驚唬京棗錦綉科松廊市龍吭露風蘆席祃禂馬郞面诘面理泥水暖鋒鞘馬子凄怅契領青簩青林樂襦襖山娶折博慎重其事時士爽言司辰蘇黃台司筒子斤鬥烏杖下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