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發。 南朝 宋 謝靈運 《彭城宮中直感歲暮詩》:“修帶緩舊裳,素鬢改朱顔。” 唐 楊師道 《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之一:“長歎未終極,秋風飄素鬢。”
“素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在古典文學中,“素鬓”常用來:
多見于詩詞、文言文或抒情性文本,如:
“素鬓”是一個兼具形象與意境的詞彙,通過白發這一具象,傳遞出時間流逝、人生際遇等抽象情感。如需進一步了解例證,可參考(滬江詞典)中的詩句解析。
《素鬓》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鬓發變成灰白色。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素」和「鬓」。
「素」的意思是白色、未染色或亞麻色,用來形容鬓發變成白色。
「鬓」是指耳朵上方的頭發,也可以指鬓角。用在「素鬓」中,表示一個人的鬓發。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天上風光似透羅,銀支羽扇冷吹過。無言落拓雙溪月,微雨江南草未綠。”其中有句:“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都營國,綠肥紅瘦,最是一年春好處。”這句詩中的“綠肥紅瘦”即為古時的「素鬓」。
「素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素」的部首是「米」,總共有8劃。
「鬓」的部首是「髟」,總共有19劃。
「素鬓」的繁體字為「素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素鬓」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由「素」和「鬓」兩個字組成。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字體的風格會有所不同。
以下是使用「素鬓」的例句:
她飄逸的長發已經有了幾縷素鬓。
年齡的增長使得他的鬓發漸漸出現了素鬓。
和「素鬓」相關的組詞有:
黑發素鬓、斑白素鬓。
和「素鬓」近義詞有:
白發、白鬓。
和「素鬓」反義詞有:
黑發、黑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