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兵的意思、清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兵的解釋

[Manchu troops] 滿清或清朝的士兵或軍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兵"是由"清"和"兵"構成的偏正結構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清"特指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36-1912),"兵"本義為兵器,引申指持兵器作戰者,即士兵、軍隊。組合後"清兵"具有兩層含義:

一、專指性詞義:特指清朝的正規武裝力量,包含八旗軍和綠營兩大體系。《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八旗軍實行兵民合一的軍事制度,綠營則是清廷入關後組建的漢人軍隊,二者共同構成清代前期核心軍事力量。

二、語境化詞義:在特定曆史文獻中,"清兵"常作為"清軍"的同義詞,指代清朝對外作戰的部隊。如《清史稿》中"清兵入關定鼎"即指1644年多爾衮率軍入山海關的曆史事件。在文學作品中,該詞偶有代指清朝統治者的用法,如《康熙王朝》描寫"清兵圍剿三藩"的戰争場景。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使用中"清兵"已不作為當代軍事術語,主要應用于曆史研究領域。《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标注該詞屬于曆史名詞範疇,建議在學術寫作時标注具體曆史時期以增強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清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一、基本定義

  1. 狹義解釋
    指清朝(1636-1912)的正規軍隊,特指由滿洲人組成的八旗軍,以及漢人為主的綠營軍。八旗軍直接隸屬皇帝,是清朝前期的核心戰力;綠營軍則是輔助部隊,後期逐漸取代八旗成為主力。

  2. 廣義延伸
    作為成語時,可泛指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

二、曆史組成與結構

三、曆史演變與作用

四、相關文化背景

“清兵”一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與重大事件關聯,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末列強侵華等。其形象也因曆史評價呈現兩面性:既有維護統一的正面作用,也有鎮壓民衆的負面記載。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闇騃泊然稱説齒論春秋榜樗蒱翠篠搓緊打髀石打船到大盜烏擣治雕面斷決如流伐謀非想非非想處天缟衣綦巾菰粱股子害慌寒瘡含思合合壞裂花雨接連不斷進赴金鱗踞廁狂才窺覩來嚼鐵蘭槐臉腮浏湸闾胥孟浪明本袍界庖正青雲意人語馬嘶驲騎肉趼入目三袒申變攝篆水瑞咷嘑調元帖帖頭答推誠置腹圖景王淦昌沃土屋下作屋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