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會最 ”。頸椎。《莊子·人間世》:“ 支離疏 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會撮,項椎也。”一說為髻。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會撮,髻也。古者髻在頂中,脊曲頭低,故髻指天也。” 宋 黃庭堅 《次韻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丈人困州縣,短髮餘會撮。” 金 元好問 《送戈唐佐還平陽》詩:“會最上指冠巍峩,豈肯俯首春官科。”
“會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主流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具體分析:
指頸椎
源自《莊子·人間世》中“支離疏者,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的描述。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崔譔注:“會撮,項椎也。”。此處形容人物因駝背導緻頸椎突出指向天空。
指發髻
司馬彪在《莊子》注釋中提出:“會撮,髻也。古者髻在頂中,脊曲頭低,故髻指天也。”。認為因脊柱彎曲、頭部低垂,發髻自然朝天。
兩種解釋均源于《莊子》同一段落,差異來自不同注家的理解。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強調生理畸形,則“頸椎”更貼切;若描述外貌特征,則“發髻”更合理。
建議:閱讀古籍時需參考權威注釋本(如中華書局點校本),結合具體語境分析詞義。
《會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聚集在一起,形成集體或者群體。同時也可以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進行某種活動。
《會撮》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16畫。
《會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其中稱為“彙聚”的意思。繁體字為「會撮」。
古時候的《會撮》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會」在古代寫作「匚」加上「㐅」,而「撮」則是「爪」加上「寸」。
請大家會撮在一起商量一下這個問題。
他們會撮成一個小組,一起完成這項任務。
會撮成群、會撮在一起、會撮活動、會撮交流
聚集、集合、彙聚
分散、離散、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