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的文書簿冊。《史記·李将軍列傳》:“ 程不識 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鬥,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
“軍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軍簿”原指軍隊的文書簿冊,主要用于記錄軍隊編制、兵員信息等管理内容。該詞由“軍”(軍隊)和“簿”(冊籍)組成,字面含義即“軍隊的名冊”。
本義
指古代軍隊中用于登記士兵信息、編制及管理事務的官方冊籍。例如《史記·李将軍列傳》記載:“士吏治軍簿至明”,說明軍簿需嚴格管理。
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人員編制或名單,常用于描述團隊、組織或項目的成員構成。例如:“公司新項目的軍簿已拟定,需進一步優化分工”。
總結來看,“軍簿”既是古代軍事管理的工具,也可延伸為現代組織管理的象征,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史延續性與語義擴展性。
《軍簿》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記錄軍隊人員信息的冊子。它記錄了軍隊人員的姓名、籍貫、年齡、軍齡等信息,以便管理軍隊和制定作戰計劃。
《軍簿》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冖”和“竹”。其中,“冖”是表示遮蓋、覆蓋的上蓋字部首;“竹”是表示竹子的植物字部首。
根據筆畫來計算,《軍簿》這個詞一共有9畫。
《軍簿》這個詞是根據實際用途和形狀來命名的。在古代,軍隊需要管理和統計軍人的信息,于是就有了《軍簿》這個詞的使用。
《軍簿》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軍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軍簿》為例,古時候可能會用古文體來寫成「軍箋」或者「軍箍」。
1. 軍隊每年要更新一次《軍簿》。
2. 這些士兵的名字都被記在了《軍簿》上。
1. 組詞:軍隊、簿冊、人員、信息。
2. 近義詞:軍籍、軍名簿、軍事檔案。
3. 反義詞:平民、百姓、非軍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