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祀典的意思、祀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祀典的解釋

(1).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國語·魯語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宋 蘇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狀》:“伏見當府 郿縣 太白山 ,雄鎮一方,載在祀典。”

(2).祭祀的儀禮。 南朝 宋 顔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敬躬祀典,告奠聖靈。” 唐 陳羽 《明水賦》:“神靈是享,祀典攸傳。”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元氏封龍山頌》:“ 元氏 在 後漢 為 常山 相治,故相與長史,得為境内之山陳請祀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須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隻有諭祭是派員拈香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祀典”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
    指古代規範祭祀活動的文獻或典章制度。例如:

    • 《國語·魯語上》提到“非是,不在祀典”,強調隻有符合規定的祭祀對象才能被納入典籍。
    • 南朝宋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中“義存祀典”,說明張良因功績被記錄于祀典。
  2. 祭祀的儀禮
    指具體的祭祀典禮或儀式規範。例如:

    • 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中“敬躬祀典”,描述太子主持祭祀典禮的場景。
    • 清代葉廷琯記載地方官員依祀典申請封禅山嶽,體現儀禮的官方性。

二、補充說明

三、典型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國語》《北史》等典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祀典的意思

祀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是指尊奉神祇的莊嚴禮儀。在古代中國,祀典是一種重要的祭祀活動,用于向神明表達敬意和祈禱祝福。

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

祀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礻"和"典"兩個部分。其中,“礻”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與祭祀有關的事物;“典”是由十個筆畫組成的漢字。

詞語來源

祀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會為神明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和感謝。祀典一詞便是人們對這些莊重的祭祀活動所進行的歸納總結。

繁體字

祀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祀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祀」通常寫作「層」,「典」則寫作「點」。

例句

1. 我們每年都舉行祀典儀式,以向神祇祈福。

2. 農曆新年期間,人們會參加村廟的祀典活動,祈求豐收和平安。

組詞

1. 祭祀:指人們向神靈或祖先進行的儀式。

2. 祈福:表示向神明祈求好運和福氣。

3. 神祇:指被人們尊奉的神靈。

近義詞

1. 朝拜:指人們對神明或權威人物表示敬意。

2. 奉祀:表示尊敬地向神明獻上祭品。

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