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mediately;right off]∶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on horseback]∶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1).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史記·郦生陸賈列傳》:“ 陸生 時時前説稱《詩》《書》,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陸生 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八:“ 明 興, 高帝 創自馬上,亦復優禮儒碩。”《醉醒石》第十五回:“深心薄馬上,抑志延清流。”
(2).比喻在職做官。《中國現在記》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個男子漢大丈夫,小雖小,到底還在馬上,不比他失勢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從維熙 《遠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頭當時還在馬上,他把這對情侶飼養在龍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時;立刻。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第三折:“爺,有的就馬上説了罷!” 明 唐順之 《請遊兵疏》:“命下之後,即便馬上差人齎文星馳付 山西 保定 二廵撫處。”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顯然他說的是長久之計,不是馬上要幹什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上漢語 快速查詢。
“馬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用法和解釋如下:
立即、立刻
表示動作或事件在很短時間内發生,強調緊迫性。例如:“電影馬上開始”“我馬上處理”。
這一用法最常見,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表達時間上的即刻性。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在四川話中,“馬上”有時被用作委婉推辭,如被要求做事時回答“馬上”,實際意為“再等一會兒”。
字面意義:馬背上
原指“在馬背上”,多用于描述古代與馬相關的情景,如“馬上比武”“馬上得天下”(指通過武力征戰取得政權)。
比喻義:在職做官
古代引申為“在職做官”,例如:“馬上朝廷”(指掌握實權的官員)。這一用法現已罕見,多見于曆史文獻。
時間短義的起源
一種說法認為,元代蒙古族以騎兵行動迅速著稱,“馬上”因此衍生出“快速、立刻”的含義。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詞典網站(如漢典、搜狗百科)。
《馬上》是一個成語,意為立即、立刻。表示動作迅速、馬不停蹄,等同于“立刻”。
《馬上》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和“上”。
“馬”是四劃部首,寫作馬;
“上”是一劃部首,寫作丨。
《馬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衛風·碩人》篇。原句為:“心之憂矣,于予一人兮!馬匹留予,來其室邁予。”這句話意思是,“我心中的憂愁啊,隻有我一個人承擔!馬匹這時停在我這裡,它進入我家裡來。”
《馬上》的繁體字為「馬上」。
在古代,馬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其基本筆畫結構和現代相差不大。
1. 我馬上就到家了,你等一下。
2. 這事非常重要,必須馬上處理。
3. 你再不走,我就馬上報警了。
迅馬、馬不停蹄、馬不解鞍、馬首是瞻、馬到成功。
即刻、立刻、立即、頃刻。
遲延、拖延、耽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