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敷錫的意思、敷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敷錫的解釋

施賜。《書·洪範》:“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南朝 宋 顔延之 《宋南郊登歌·夕牲》:“奄受敷錫,宅中拓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敷錫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義溯源

二、複合詞釋義

“敷錫”意為布施恩澤,廣泛賜予,屬上對下的恩惠行為。核心用例見于:

《尚書·洪範》:"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此指君王聚合五福(壽、富、康甯、攸好德、考終命),遍賜百姓。漢代孔安國傳注:“布與民福”,強調自上而下的普惠性。

三、語義流變

後世沿用此義,但語境漸趨宗教或文學化:

四、現代定位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修辭。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為“書證詞”,釋義緊扣“布施賜予”之本源。


參考資料

  1. 《尚書·洪範》傳世文本(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孔安國《尚書傳》(《四庫全書》影印本)
  3. 《藝文類聚·卷九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清高宗禦制詩集》(故宮博物院整理版)
  5.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冊,釋義條目"敷錫"

網絡擴展解釋

“敷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為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敷錫”意為施賜,即給予恩惠或賞賜。其中,“錫”是通假字,同“賜”()。這一用法源自《尚書·洪範》中的記載:“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指君王将五福(壽、富、康甯、德行、善終)賜予百姓()。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代典籍用例
    南朝宋顔延之《宋南郊登歌·夕牲》中“奄受敷錫,宅中拓宇”一句,描述帝王接受天命并将恩澤廣布天下()。
  2. 通假字說明
    “錫”在古漢語中常假借為“賜”,兩字音近義通,體現了古代文字的通假現象()。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君主對臣民、上天對人間的恩賜,常見于祭祀、頌德等莊重語境。例如《尚書》中強調君王需以“五福”教化百姓,體現其權威性與道德責任()。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通假字規律,可參考《尚書》相關注解或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牓子卑谄足恭避衰殘慢翠彩摧絕存心養性道場院帝容蹲坐廢柴綱紀四方赓詩廣東音樂冠纓漢皐紅素會聚擊缶舊款決勝車渴切空前未有了似兩騎牛良史靈翰禮意利州帖盲飇梅龍免胄拿撚泥土攀禽類青筐若此騷騷僧人沙鍋淺兒沈灰樞密院堂口調舌弄脣鐵鍁铤鑰廳子軍通前至後圖畫退衙圖鑒完計威彊五裡霧無遮遐路銜枚限米詨詨洗滌劑